Quantcast
Channel: 汪佳琪
Viewing all 1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失去了蒂姆•伯顿才懂得珍惜

$
0
0

在这个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档期,留给这部时隔六年重磅回归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镜中奇遇记》的时间只有一周时间了,之后接踵而来的《魔兽》与《X战警:天启》等电影都已摩拳擦掌,在这种窘境下爱丽丝目前的票房走势并不令人满意,尽管前作凭借着鬼才蒂姆·伯顿与充满奇思异想的原著童话相结合且乘上了《阿凡达》掀起的3D热潮的瑰丽奇幻的地下世界在全球吸金超过十亿美元,但口碑上却出现了两极分化,而分歧到了这一集没有丝毫消退之势反倒是愈演愈烈。影片整体看下来后我对这样的反映并不感到惊讶。

 

故事承接上集,那个在推翻红皇后拯救地下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相信自己,最终找到自我的勇敢女孩儿又回来了。而此时的她正如上集她所计划的那样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亲自成为船长开辟更远的航线。很显然她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女人。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再一次让她深陷困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就在此时在羽化成碟的阿布索伦的指引下,爱丽丝又一次回到了地下世界。而疯帽子此时却陷入了麻烦,只有爱丽丝穿越回过去才可以拯救她的好朋友。

 

虽然影片在进入正题之前像被按下了快进键一样仓促,回到地下世界的过程也想在赶大车一样粗糙,但这部续集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赶鸭子上架”,事实上它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尤其是对这个奇幻世界的进一步挖掘,白皇后与红皇后之间的恩怨,疯帽子与家人之间的过往,爱丽丝与疯帽子之间的友谊,甚至一些很酷的概念,比如将“时间”变成一个人,以及奇幻世界的蝴蝶效应等。但也正因为如此影片在叙事的平衡上出现了问题,围绕着“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却可以从中学习”的核心思想过于表面化的展现了上述事件。每个点都可以继续的深挖下去让这部童话电影更加发人深省,至少第一部在展现爱丽丝的内心改变上还是有足够时间的,尽管那些色彩鲜明的人物过于“童话”,但抓住爱丽丝的这个点还是足以展现人物本身的魅力的,而这一部不少人物都有了更丰富的背景作为支撑,但归于分散的精力大大降低了结尾大团圆的可信程度,转变的突兀甚至让白皇后显现了绿茶婊的倾向。

 

影片关于“时间”这个关键人物还是很下功夫的,尤其是将一些关于时间的谚语巧妙地变成了包袱与呼应主题的主旨句,两者兼顾让“时间”看点十足。“时间”本身根本称不上是宣传中的“反派”,正相反,爱丽丝在这位长者的面前反倒显得过分自私自利,让全世界的命运拿来作为赌注促进角色的成长所引起的争议并不会亚于去年《末日崩塌》中主人公“公器私用”的道德讨论(虽然我认为巨石那个无可厚非)原本开场成熟自信的想象直接被打回到了幼稚的原型。而且一些问题也没有搞清楚,第一部被驱逐的红皇后在蛮荒之地哪儿来的城堡与水果仆人,已经被驱逐了又怎么能够轻易来到“时间”的宫殿,“时间”与红皇后究竟是什么关系,你不会上来就让我接受一位掌控一切的可以称得上是神,对爱丽丝极为不屑的人物对一个已经被驱逐且毫无威胁的暴虐皇后毕恭毕敬的设定吧?那看来“时间”这个人物形象就真的如他跳脱的记忆一样不正常了,不能够因为“时间”作为具象化后的概念就忽略了其本身的“人物性格”以及行为逻辑。其次就是他对爱丽丝态度的迷之转变,即使最后爱丽丝拯救了世界也是因为祸是她闯的啊。

 

不过抛开上面这些,迪士尼在处理亲情这一主题上倒是一贯的老道,来自现实世界的爱丽丝与地下世界的疯帽子就如同镜子中的两面,尽管影片不断的在模糊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但他二人的照应关系倒是相当明显。父亲留给爱丽丝的船被爱丽丝看做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父亲唯一的感情桥梁,毕竟她的父亲曾是这个世界上最相信她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在海上航行的爱丽丝能够无所畏惧,彻底释放自己的天性。也许在十九世纪世俗的眼光中这个天性与众不同的女孩儿与现实世界的种种清规戒律格格不入,但正如片中强调过的,往往正是那些优秀的人才会如此,从这点来看她与疯帽子多么的相似,她心中那个真正的自我不就是这种特立独行的女孩儿吗。所以当爱丽丝得知她将要失去那条船的时候才会与母亲发生冲突,因为那条船不仅仅承载着她的梦想。之后爱丽丝在地下世界的冒险便是替疯帽子寻找他的家人,而这次冒险同样也有着爱丽丝重新审视现实世界的亲情的意义。不论你有多么强烈的想法,过去都是无法改变的,即便你已身在那里又怎会知道那不是历史的一部分呢,然而当下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而改变未来的机会就在我们每个人当下的手中,影片用大团圆的完满结局积极的阐释了这一老生常谈的观点,也许只有迪宝宝式温情老套路能不断的熬制这碗老鸡汤最大的余香。

 

当然与前作相比在形式上的臃肿与内涵表现的单薄不仅仅体现在叙事本身,就连好莱坞最引以为傲的视效也出现了问题。如果这部续集是在首部一年或者两年之后上映的我都不会说什么,但这已经六年了啊,片中完全没有让人足以感觉到时光流逝的视觉突破。当然新作在美术风格上保持了蒂姆·伯顿亲自掌舵时的艳丽色彩,但地下世界总感觉缺少了第一部根植于奇幻色彩中的诡异基调,那光怪陆离的世界总是散发着一丝丝危险的魅力。在这一部中尽管时间城堡以及“时间”的生死世界依然惊艳,但却彻底沦为了最单纯的童话书质感。而且是在幼儿园小孩子眼中最单一的童话世界,只不过运用了顶级特效来包装外壳。你会发现这一部在蒂姆·伯顿退居二线后所有试图扩展的尝试都有些水土不服,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有许多粉丝在《蝙蝠侠大战超人》票房失利之后希望华纳换掉扎克·施耐德但却未果的原因,扎克的才华抛在一边,仅仅强烈的个人风格就不允许华纳这样做。蒂姆·伯顿也是一样,尽管第一部的口碑也是两极分化,其中不乏有对波顿的指责,但到了这一部你不得不承认蒂姆·伯顿的离开是个错误的决定。

 

虽然影片的票房在全球基本全线崩盘,但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没有一个演员在演技上掉线,颜值就不用提了,安妮·海瑟薇意料之内秒杀全场。德普大叔虽然曝出家暴丑闻外加体型发福,但疯帽子疯癫的气质依旧被完美诠释,毕竟这是他最擅长的类型。艾伦·里克曼极具辨识度的声线成为了全片最催泪的点,最后一次献声依旧是在奇幻世界也算是一个完美的句点了。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X战警:天启》:一言不合就毁灭世界,超级英雄的返璞归真

$
0
0

一年之内四场超级英雄团战电影(呃《自杀小队》我也算进去了)可谓是大银幕的空前盛况,《X战警:天启》作为彻底连接新老宇宙的关键一战而备受关注,曾一手缔造X战警系列的布兰恩·辛格再次执导,欲掀起六部X战警的最高潮,当然这个任务除了他我想也没有人更适合来完成了。相比较迪宝宝的《美国队长3》与华纳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几乎一边倒的媒体口碑与两极分化严重的影迷评价,福克斯的这部似乎在任何方面都略显保守,我是说到目前为止《X战警:天启》可以算是今年粉丝向程度最温和的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而除了随处可见的年代感以外,影片整体也更加复古,题材与风格都不再是之前较为深刻的种族讨论,完全看不到受到同行们挖空心思去搞深沉的人性刻画,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纯正的正邪大战以及英雄们拯救世界的故事。(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布莱恩·辛格说如果让他的孩子看X战警系列,他会让他们先看这部《天启》了)一言不和就毁灭世界,黑暗无力却充斥着早期超级英雄的浪漫色彩,简直是“返璞归真”。

 

来自古埃及的史上第一位变种人“天启”在《逆转未来》从结尾彩蛋开始就吊足了影迷的胃口,宣传期间发出的物料更是用历史阴谋论不断的神话天启的能力,人类历史上的多次劫难都有天启的身影。(尽管电影时间线对不上)影片前半段也是不遗余力的去渲染天启的强大,然而之前被塑造的庄严形象与之后的鸡肋战斗出现了严重的落差,天启四骑士与X战警过于繁杂的战斗虽然精彩但却削弱了天启本身的角色魅力。在此前的X战警电影中正邪的概念似乎本身就不是特别的对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开启了用超级英雄讨论深刻的社会问题的先河,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人气在那个大部分观众还对单纯的视觉冲击如饥似渴的年代没有做到如漫威之后那样恐怖的人气积累。而天启在所有的反派中属于最传统的一类,毁灭人类世界,毁灭弱者建立的秩序,让最原始的法则统领一切,让力量统领一切,让天启统领一切。

 

最初弱者与强者的概念可以类比到老年万磁王的激进想法,但之后你会发现他想要的只是忠诚与力量,没有万磁王进一步的人文情怀,他不是为了某一群体的利益去行动,增强他人的力量仍然是为了自己服务。电影世界早在诺兰革新局面之前对这种一根筋的反派就已经饱和了。不过福克斯在“浮于表面”这回可谓是毫不吝啬,片中的大场面达到了X战警系列电影的巅峰,终于迎合了一次当今超级英雄战斗“灾难片化”的视觉表达趣味。从场面我们也见证着万磁王的成长,从《第一战》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拖动潜艇到《逆转未来》中让整个体育场飘在天上,而这一部更夸张的是他终于可以像漫画中那样控制整个地球的磁场,只要他愿意,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土崩瓦解。这似乎已经可以进行《蝙蝠侠大战超人》中关于力量的思辨了,人类对变种人的恐惧因为这次灾难会膨胀到极点。

 

如果你对于超能力者之间的战斗场面很感兴趣,自然不会觉得影片的后半段冗长,它集合了前面两拨内战的优点:“他们真的在试图杀死对方+战斗够长够炫酷”~布兰恩·辛格显然更了解如何让这些漫画人物在符合原著的情况下精彩的发挥,虽然没有了迪宝宝的“人畜无害”来“残杀”漫威反派(奥创是最好的例子,相比之下天启消灭全人类的宣言本身就已经够邪恶够震撼了),但布莱恩·辛格也绝不会做出更加出格的尝试,无形中也在限制人物,而实际上是其本身熟知的套路无法完全驾驭天启这枚BUG货,相比之下DC在各个方面的史诗感都是值得借鉴的。(灭霸-达克赛德-天启三兄弟至此已经沦陷一位真的开始替灭霸担心了)不过说到炫酷这个词,快银算是玩儿到了极致。上一部中营救万磁王的片段受欢迎的火爆程度甚至超乎了片方的想象,于是这一次不仅要加长快银的戏份,更重要的是要抢更大的风头。

 

由于出场人物过多,在不断切换的视角下你很难找到一个绝对的主人公,而老人物在这里仍需要时间去继续挖掘,尤其是万磁王在片中有着很具戏剧性的遭遇,这对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新老角色的嫁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显然爆发力不足,而且由于快银并没有跟万磁王直接说出父子的关系也导致艾瑞克的亲情救赎线没有善始善终。反而是与查尔斯的友情(我相信这段官方回忆杀会成为腐女圈的经典)彻底贯穿了主题。X战警家族作为一个“家庭”的概念成为了影片的核心,尤其是结尾并不是让力量结束了一切,虽然表象上是凤凰之力瓦解了天启,但实质上是查尔斯对琴的教导与信任扭转了战局,人们没有为了生存而站在痴迷于力量的天启一边,而是拥护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其实天启最后用脑力与查尔斯进行对决成为了压轴戏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暴风女与万磁王的背叛而仅仅简单粗暴把敌人轰成渣渣,那也就无法在意义层面上与天启的思想进行对立了。都说超级英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或者是非常像自己的敌人,天启与查尔斯也存在着这种微妙的关系,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引导着变种人,但最终便是“细心呵护”战胜了“拔苗助长”,用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击碎了伪神的面目。(变种人野祖宗与老干爹的脑力对决)

 

之前提到过这部的粉丝向相对温和,但并不是说它不够用心,而正相反,这部承前启后的电影在功能性上简直达到了满分~尽管《逆转未来》理论上磨掉了旧三部曲的历史,但这一部却看到了与当年第一部的各种衔接。由于它要衔接的是两段已有的内容,所以并不会造成路人大面积懵逼,而且有许多在电影本身剧情中并不突兀的细节会让老粉丝在感动之余会心一笑。艾瑞克与查尔斯已经开始称呼对方老朋友了,查尔斯终于像那个稳重的教授了(不光是头发的问题啊!),与探员的情感大坑终于填上了等等等等。金刚狼作为灵魂人物再一次发挥了连接作用,不仅仅是他的出逃匹配上了《金刚狼》的独立电影,而是完美的嫁接了凤凰女,镭射眼等新一代角色的灵魂,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又一次埋下了种子。而金刚狼本人也用一段极其暴力的屠杀为R级《金刚狼3》做出了铺垫。至于凤凰之力的黑化影片也给出了可能性,还记得天启临死前最后那句话吗?总而言之几位年轻演员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不管外界对影片的整体评价如何,X战警这面大旗算是接过来了。正是这一部让X战警的意义贯通在了一起。

 

关于配乐

 

X战警的配乐自然少不了经典的主旋律,DC宇宙的传承性配乐正在初期,而复联这边又没太重视这个习惯,于是X战警的主旋律可以说是情怀满分。而影片本身的配乐则更加欢脱,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正如MTV评论的那样:“我发现我爱上了这部包含了从咏唱格里高利圣歌到东德朋克再到A Flock of Seagulls的有些奇特却一本正经的‘轻歌剧’”,你可以轻易的找到各种风格,而不是DC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史诗色彩,《天启》既有开篇极具恢宏气势的古埃及风格音乐,又有来自80年代的流行音乐。而最出彩的还是核武器在升空时演奏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经典旋律,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世界毁灭时用它了,在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先知》中,地球伴着悠扬而伤感的旋律化为了灰烬。与此同时又带着一丝丝戏谑的律动,不断地在重申人类在绝对力量面前的渺小,让影片来自天启的绝望感拔升到了上限。

 

关于彩蛋的猜想

 

导演在采访中提到片尾的彩蛋直接暗示的是《金刚狼3》。我们可以看到一批神秘人来到了惨遭金刚狼屠杀的实验基地并收集了金刚狼的基因样本,同时在那只箱子内还有着其他变种人的基因,你可能在想这位变态狂是谁,而当箱子合上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昭示着福克斯接下来的野心,埃塞克斯(Essex)的名字映入眼帘,也就是漫画中的一大超级反派“惊恶先生”即将登场的征兆。

                                  

在漫画中惊恶先生是一位邪恶科学家,被苏醒的天启接触而获得了永生。最著名的便是他克隆了琴·葛蕾并且安排这个名为玛德琳·赖普尔与“镭射眼”斯科特产下一子,也就是死侍的好搭档“电索”,并希望借其力量消灭天启(没错,他也背叛了天启)此前外媒有消息指出英国老戏骨理查德·格兰特将加盟《金刚狼3》并饰演邪恶科学家一角,很有可能就是惊恶先生。这里提出两个猜想,一个是《金刚狼3》中金刚狼失去了治愈因子是惊恶先生下的绊子,而另外一个就是在《金刚狼之死》后接任其衣钵的“X-23”劳拉·金妮。

          

虽然金刚狼的落幕表演的故事改编自《暮狼归乡》,不过由于原著剧情放在大银幕上太离谱所以改编很定会很大,而休·杰克曼饰演的金刚狼之于X战警系列就像是小唐尼罗伯特饰演的钢铁侠之于MCU一样,几乎是不可替代的。若是在新的续集中直接换人估计影迷们大多都受不了,而若是迎合大银幕女性英雄大潮顺势推出X-23作为过渡,想必会是个不错的主意。(再说了惊恶先生那么喜欢克隆变种人,这么改编也无可厚非啊)想想两位金刚狼从敌变友最后并肩作战完成使命传承想想都有些小激动呢(呃这里纯属意淫啊!)而之后的《牌皇》的主人公在漫画里也和惊恶先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而言之这个短短的彩蛋真的是令人浮想联翩呢~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魔兽》的汪洋大海淹死了原本很会游泳的邓肯•琼斯

$
0
0

《魔兽》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疯狂”,不仅仅是凭借着5540万的恐怖成绩刷新了由《速度与激情7》创下的内地影史零点场的票房纪录,也不是上映首日就以全线飘红的态势扫清了之前院线的疲态,而是当我走进电影院时所看到狂欢。无数人穿着印有联盟与部落标志的衬衫,他们激动地神态完全可以媲美《星球大战》系列在北美的盛况,曾经在游戏中相互厮杀的他们如今聚到了一起,借着这部电影找到了共同的青春,当暴雪标志出现的时候他们的欢呼让我意识到正是这款游戏让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这就是情怀的力量,虽然我的青春中没有《魔兽》,但我非常可以体会这些老粉丝的心情。就如同我会毫不犹豫的给《蝙蝠侠大战超人》与《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打出接近满分的高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有权力去谩骂所有不了解它们的以及试图去了解它们的观众。我非常喜欢《蝙蝠侠大战超人》中埋下的各种彩蛋,但我也明白像闪电侠突然出现以及布鲁斯的梦境这些桥段对不了解的路人来说简直莫名其妙,因为如果单作为一部电影来讲这些桥段对于塑造人物以及这一集的故事线贡献并不大,所以当路人在提出批评的时候我并不会瞬间暴跳如雷,好似那每一个字都带走了我身上的血与肉。

 

想必你也能猜到我作为一名路人观众的感受了,那真的是比预期的失望太多了。这部电影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有两个:1.导演邓肯·琼斯肯定是一位魔兽老玩家,他非常爱这个故事,就像扎克·施耐德爱DC宇宙一样;2.这个叫查尔斯·利维特的编剧搞过《第七子:降魔之战》

 

在上映之前,听说片方希望这是一部可以比肩《指环王》系列的作品,成为魔幻史诗电影的另一座里程碑,为了避免全程懵逼我在看之前大概缕了一下魔兽的世界观以及不少历史,讲真它确实很有吸引力,多年来不断推出的故事完善着这个宏大的框架,各种奇幻的种族相互交织,构成了强有力的史诗气魄。在这一点上《魔兽》确实有比肩《指环王》的潜力,两者非常相似。之后的续集如何我不敢断言,但这第一步确实没迈出理想的一步。魔兽的历史非常之长,以至于在时间有限的电影里做出取舍是必然的,凡是像《哈利·波特》或是《指环王》这样的大系列都是如此,而作为游戏粉丝的琼斯必然是不想浪费游戏中任何一个有趣的设定或是有意义的事件,所以导致了这部电影的两个小时臃肿不堪,很明显在上映前夕原版被莫名的删减了足足40分钟的戏份负有很大责任。

 

看到这部《魔兽》的剧情让我联想到了两部电影,《阿凡达》与《猩球崛起:黎明之战》,我们既可以从外星人因为星球资源耗尽所以被迫入侵其他星球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从两种不同的物种间的关系来看,尤其是部落与联盟大矛盾背景下套着部落的内部矛盾这个形式与《阿凡达》中潘多拉星人与人类以及人类内部矛盾以及《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中人与猿类的矛盾外加各自种族的内部矛盾有很多共通之处。总体比下来《魔兽》输在了情感上,当然对于老玩家来说“情感”用自带的足以,但对于路人来说不论是杜隆坦还是洛萨都要尽量完整的去塑造。你可能会说《蝙蝠侠大战超人》不也是上来就把蝙蝠侠扔给观众了?可并不一样,首先魔兽这些角色尽管有着庞大的玩家群体作为支持,但毕竟是首次登上大银幕,不可能与游戏直接嫁接,这从本片中对剧情的改编就可以看出。其次是有一个大的侧重点,《蝙超》以蝙蝠侠作为主线,而作为辅线的超人则有着《钢铁之躯》打好的铺垫,反观《魔兽》的双线叙事就略显吃力了。

 

《魔兽》的片中有着很多原本可以爆炸的情感点,比如洛萨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去,乌瑞恩国王的牺牲,以及杜隆坦的结局等等等等,但看下来之后却没有感受到其应有的震撼。我之前之所以说感受到了编剧的怨念就是因为这种按了快进键的感受,真的非常熟悉,而且确实背景庞杂的魔幻史诗就越是容易陷入这个“快进陷阱”。情感与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并不能划等号,不管设定如何,在片中洛萨与迦罗娜之间的感情很“快餐”很“套路”。(我就问你洛萨儿子刚死就开始调情你这也太High了吧,有那个功夫拍点什么不好)就拿杜隆坦来说,其角色本身的矛盾与挣扎其实很有吸引力,与兄弟之间背叛与信任的重建,作为一族之长的尊严与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完全可以更加丰富,至于如何验证,看角色死亡的时候就知道了。原本震撼力十足的牺牲在各种一笔带过下变得食之无味,在新观众爱上他之前就先领了便当,这就尴尬了。很多粉丝表示:“两个小时塞进这么多内容已经很不容易了啊!”是啊,但不是说内容越多越好吧,照这个逻辑推下去《魔兽》应该以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现,用大段的旁白来推进历史进程啊。导演邓肯·琼斯此前只有两部小成本科幻片作品,《月球》与《源代码》,两部电影均以充分的人性刻画得到了赞誉,尤其是其本人与父亲大卫·鲍伊的关系对其作品中的父子关系塑造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论是作为父亲还是儿子,那些角色总是被塑造出了充沛的情感,而没想到接手了大制作之后却在原本的优势上摔了跤。(不过有山姆·雷米十年的纠葛这其中的曲折也可想而知)

 

影片很显然已经做好了三部曲甚至是更长远的打算,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在第一部好好的铺好世界观,《指环王》如何有条不紊的进行铺排我想看过的人都心里有数。同样是种族众多,虽然《魔兽》看上去内容已经满溢,但高等精灵与矮人族也只是打了酱油。《魔兽》为观众塑造世界观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各种地点快速切换,对于路人来说就好像把世界观用麻袋装好一口气拽到了观众脸上似的。《魔兽》在战争戏上下足了工夫,其实第一部本不需要如此之多的快餐战斗,有那个时间为一场战争做足情感铺垫的效果真的会好多。

 

尽管如此,在特效场面上《魔兽》对路人还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至少对于我这种视觉爱好者来说那些恢弘的城市,制作精美的道具以及逼真的兽人就足以值回票价。(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影迷可以自信的拍着胸脯说自己比吴彦祖饰演的角色都帅的机会)工业光魔与皮克斯等公司联手打造了这场视觉盛宴,杜隆坦咆哮着将巨大的拳头砸到古尔丹身上的时候具有力度且相当震撼。但也有可能是因为琼斯第一次接触这个量级的大制作,在最后两军混战的时候仍稍显拘谨,没有将震撼力发挥到极致。不过按照第一集这个节奏,接下来的大战场面也不会少,进步也是在预料之内的。不过,首先,先把那位编剧换了吧,你霍霍的太明显了!情怀这个东西,一两次管用,之后还得实打实的取决于质量,还记得《变形金刚》刚刚上映时的狂热吗?希望《魔兽》不要步了后尘,毕竟目前看来在游戏改编电影的圈子里,《魔兽》还是迈出了新的一步。

 

PS如果看了前面那些话你还是喷的话,也别打那么多字了,怪麻烦的,直接回复字母选项好了。

A.     不懂魔兽你就别看,瞎逼逼什么!

B.     这么多内容塞进两个小时你还想怎样!?

C.     你行你上啊,就会瞎扯淡!

D.     不管怎样,这就是我的青春,你说不好你就不是人!

E.      全是废话,我就是喜欢!(我没拦着你啊)

F.      你肯定被邪能腐化了!拿了多少钱?

G.     你跟导演聊过了吗?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这次脑残粉也救不了郭敬明,因为他们不瞎啊!

$
0
0

就在昨天的上海电影节上,我们“全宇宙最伟大的人类”郭敬明带着新作的预告片回来了!


此刻所有脑残粉们的心情如下图

毕竟这可是曾一手缔造出小时代系列辉煌的郭敬明大神


而且我们在技术上可以要引发一场中国电影的革命呢!

我的天,《魔戒》《蜘蛛侠2》都已经被搬上来了,尽管两部作品上映已经有些年头了,但至少如果能保持水平持平的话,也确实堪称革命了!


然而...你先自己看一下这个预告吧


郭敬明这一次没救了,是因为脑残粉也救不了他了,为什么?很简单啊

郭敬明这一次没救了,是因为脑残粉也救不了他了,为什么?很简单啊

甚至连郭敬明的书粉也看不下去了!

是不是感觉像你正在浏览着网页结果突然蹦出来吓人的劣质网游?


如果这就是所谓的革命,那真的是丢人丢到家了,之前我们总说我们和国外有多少年的差距,尤其是近两年几部优秀作品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众多影迷心中的距离


然而郭敬明同学再一次将冰冷的现实拽到了我们脸上,10年前国外的游戏CG都比这个电影要电影的多!

锅锅,快上车!


看完这支预告,真的可以给《小时代》加冕了

很显然这将是银幕“恐怖谷理论”的又一次高潮,要是直接改名叫《爵迹——恐怖蜡像馆之战》就好了呀!

很显然这部电影的技术能让我认出来是哪位明星出演的,但是这正是恐怖的地方,你看不到人物的一点点感情,眼神如死灰一般,动作极其生硬,与之前的人物海报截然不同


感受一下

而且问题还远不止技术这么简单


如果郭敬明这一次依然能够票房大卖,那只能说是国产电影离毁灭又近了一步,这是个很简单的思路,有明星就够了啊。仅仅从这款预告片中我们就能看出,这和真人秀有什么区别?


你的电影想要讲什么?是你写了原著啊你怎么会不知道?


全程就是几个人在说来说去打来打去,好像全宇宙就他们几个人的样子,活像一出舞台剧。人物即是如此,难道你还要奢求那些怪物的特效吗?直接从《怪物猎人》里扒出来的也不这个要真好不好啊。


感受一下,讲真,这简直欺负人啊~!


对于一个这么努力的锅锅 ,你还想说什么?

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的炸天特效,怎么办呢,好好学习吧,人眼睛的运动细节我做不出来...跟天启老师学翻白眼不就好了!

我学一下

............。。。。。。

总而言之,9月30日,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展开...之前...有《封神》让我们吐了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独立日2》:官二代小团体不走心的叮咣五四反击战

$
0
0

20年前,一场振奋人心的讲话让人类在末日面前联合起来,为了生存而战,也是在那一天,74日不仅仅是美国的独立日,而是成为了属于全人类的独立日。而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并不想就此收手,而是在不断等待时机,等待视觉技术的成熟,等待一个让独立日再次深入人心的机会。《独立日2:卷土重来》虽然在第一部上映之后就不乏续集的传言,然而这样一部开创了之后美国主旋律科幻片一大王牌套路的里程碑式电影要出续集可谓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在20年后当年的套路已经经过了泛滥到进一步融入各种元素而产生分支的漫长演化过程,在这样一个不断演进的世界电影市场中能想要再次抓住观众的心可就不能仅仅靠“独立日”这个金字招牌了。

      

《独立日2:卷土重来》在制作上对于导演本人意义重大,整整二十年的等待让这部艾默里奇导演生涯中第一次执导的续集大有一部“集大成者”的野心。被称为“灾难大师”的艾默里奇在《独立日》之后不断精进自己花式毁灭人类的手段,从《哥斯拉》中的巨兽袭城到《后天》中席卷世界的冰河时期,再到《2012》中达到了大场面灾难片的登峰造极,似乎都是再技术上为了更好地展现《独立日2》而做出的尝试。当然也不乏《惊天危机》这样小范围精修白宫毁灭术的电影。总而言之《独立日2》的大场面虽然震撼,但对于多年来习惯于影院视听效果的老影迷来说在形式上未能再次让大家眼前一亮,当然造成这个差强人意的效果也不是单方面原因,之后会详细说一下,单论效果也只有IMAX能让我们提神了,就个人体验来说普通3D影厅已经不够满足了。

 

与艾默里奇此前的作品相比就会明显感到本片在时长上的拘谨,不管是因为资金问题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对于一部反应全人类灾难的视效大片来说太短了。2012》有足足158分钟,第一部也有145分钟,就连1998年版的《哥斯拉》也有139分钟,而这部试图在格局上做得更大还要兼顾情怀的电影竟然只有120分钟无疑是令人费解的。这样最直观的后果是大场面的碎片化处理,《2012》中的加州沦陷,黄石喷发与喜马拉雅洪水漫峰构成了片中的三根支柱,危机层层递进让观众深陷其中,而其余的情节也逐层为这三个高潮推进。不管你的印象多么淡薄,即使忘却了所有的情节,我想这三个场面将会是在你脑中留到最后的。这种套路与罗兰·艾默里奇自身身为“点子导演”的特点密不可分,他的电影往往是萌生于一个个的画面之中,就比如技术的成熟让艾默里奇开始想他脑海中那种疯狂的场面应可以被当今的技术所驾驭了,所以我要拍第二部,呃怎么让这些场面串联起来呢?开始编剧本吧。

    

     在这一部中除了结尾的外星人蜂后以及飞船的阻击战能被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段落之外没有第二个高潮能看到导演在炫技之外的用心打磨。不论是月球还是地球都感觉像是资金不够了在快进,最有标志性的巨型飞船在大气层中燃烧的场景没有被充分利用。当然这次的飞船在粗暴程度上真的是前所未有,在创意上不足就用规模来补。当《2012》上映之后有很多影迷和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封住了规模性灾难的上限,很难再有突破了。如今,这个记录再一次被曾经的缔造者刷新,仅仅自带引力这个设定就已经足够猖狂了。有影迷调侃道这和《超人:钢铁之躯》有几分相似,但是别忘了氪星人那是引力武器,而这个自带引力的概念就像是我走在路上一不注意踩死了一堆蚂蚁那样,毁灭性的打击,但我毫不在意。

 

至于为什么会觉得那么震撼的场面没有当年的微缩模型带给我的恐惧,为什么在老总统带着情怀再次为人类的生存而演讲的时候没有当年的激动人心,前面没有耐心的铺排要负很大责任。我们都知道外星人肯定会再次反攻,但没想到这么突然。读过《三体2:黑暗森林》的观众对于这里肯定多少会觉得似曾相识。20年的时间让人类拥有了强大的科技和战斗力,在太阳系中设置层层防御系统,第一部毁灭人类城市的大炮已经被广泛安置,仿佛面对未来的威胁有了绝对的胜算,然而这一切都在瞬间被击溃。《三体》在末日之战上处理的更加极端,人类发展时间更长,宇宙舰队更加唬人,被摧毁的也更加惨烈,然而敌人只是一颗水滴。当然令我读到这里屏住呼吸,目瞪口呆着阅读接下来的文字的不仅仅在于场面,而是那种不可言说的绝望。回到电影,从发现外星人反攻的确凿证据到地球被攻陷的过程非常之短,甚至连为何人类遍布太阳系的监测器没有发现这么巨大的飞船都懒得解释一下,相比之下《独立日》中从外星飞船袭来到发动攻击是有一个层层递进的悬疑过程的,如何破解信号发现真相是最吸引人的,不只是那些浮在城市上空的城市毁灭舰。《2012》中对于灾难确认同样如此,甚至《后天》也是。它们的套路有一个共同点,最初只有少数人发现了异象,但没什么人相信,最后当大家发现真相后却无计可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命运走向毁灭。在第二部中是没有这个叙事空间的。

        

除此之外就是人物塑造的崩盘。我非常反感一种定势思维,将视效大片与“无脑”联系起来,以及“这种片子看着爽就得了,要什么剧情”,那你怎么不去看A片反而来看“电影”呢?但不幸的是《独立日2》失误了,灾难片触动人心的是平凡人在悬殊力量面前用人性的光辉抵抗残酷命运,展现了不屈与温情,当然还有人类的尊严。简单来说,就是角色的“死得其所”。在这部中导演似乎对新一代主角们施加了魔法,三个人的至亲分别死在了他们面前,一对兄弟的父母在上一集中被杀,同质化到不可思异。除了老总统靠着情怀牌还算可以之外,你完全感受不到《2012》中总统与女儿临别对话的感动,视效轰炸取代了一切成为了绝对主角。在新生代一批演员中只有饰演老总统女儿的麦卡梦露勉强及格,剩下的工资估计估计全给特效了。

 

至于杨颖,我承认国内演员对于这种级别的绿幕拍摄缺乏经验与想象力,也不同意国内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面孔的无端反感,但是她之后的表现我还以为蒋叔叔依然健在。

        

影片启用的新一代在设定上保持了与上一部的紧密联系,但给人的感觉除了杰夫·高布伦等一票老演员的回归与片中不厌其烦的“20年前”与“1996”,我看不到它与前部的关系有多少。人物的传承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讲真迪兰·希勒点上一根雪茄的效果比他打一百架外星战机都强。而且这个为了情怀搞出的套路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抹杀第一部激情的罪魁祸首。第一部中一个搞技术的“民科”,一个屌屌的飞行员,一个疯疯癫癫的平民与美国总统并肩作战,在军方束手无策的时候是这些一个个原本不出众的也没多大联系的小人物联合了起来,机缘巧合让他们成为了胜利的关键,这种个人的逆袭与人类的逆袭相呼应。而这一部变成了美国总统的女儿,战争英雄的儿子,月球基地首领的亲人以及曾经的王牌飞行员,连无敌校车与必须救狗这样的老梗儿也没落下的艾默里奇竟然唯独忽略了这个问题,人类的反抗无形中从每个人的反抗变成了精英阶层的反抗,格局再大也然并卵,所以只能拿死父母来凑数,尴尬致死。在整体效果上南辕北辙。不愧是艾默里奇多年导演生涯中第一次执导续集。

 

尽管如此,艾默里奇的野心还是可以瞥见的。对于外星人有了更加细致的展示,甚至还试图用新种族来一场“星球大战”,可以预见“独立日”将继美国的变成世界的之后,再一次升级成为宇宙的。(只求外星人的智商能不掉线,一招被用了两次,真不知道你们这智商怎么造出来的高科技飞船)就看你的经费如何燃烧了~不过在那之前,劝导演还是收收自己对续集电影的恶意吧,《独立日2》的水平没什么可自豪的。(不过作为老粉丝还是很期待下一集!)

 

说些题外话,我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好莱坞大制作表示支持,促进交流学习必然是好的,然而Gov傲慢的态度还是令人厌恶。中国在上一部的世界反击中都没被提到,而在这一部中则一跃成为月球基地的主人,杨颖也绝对不是打酱油。不管大飞船是不是趴在大西洋,你在海报上看不到中国的地标建筑被毁。《碟中谍4》炸了克里姆林宫也没见俄罗斯翻脸,倒是咱们这种迷之傲慢保守令人反感到极致。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惊天魔盗团2》展现的“魔幻”是魔术带给我们原初的惊喜

$
0
0

在内地院线集中上映的三部续集其实都未能有预期中惊艳的表现,《海底总动员2》在故事上因为太保守而被诟病,毕竟当初那些孩子如今已经长大了,同样的温情在感受上自然会在套路面前有所淡化,甚至让人忽略了其优秀的视觉体验,而《独立日2:卷土重来》则实在是太套路了,整体创作思路依然停留在20年前,令不少期望过高的影迷大呼失望,而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两部前作都是各自领域影史中绕不开的重要篇章,换句国内的话说“都是超级大IP”。只有这部相比之下算是续集神速,前作票房一亿四千万不愠不火的《惊天魔盗团2》找到了相对的“中庸之道”

       

故事发生在第一集故事的一年后,当然技术上讲不能称为“紧接着上集的故事”,因为在前作中有一个彩蛋,魔盗团的成员来到了一出荒废的设施,在里面发现了印有“天眼”标志的箱子,然而与这部的故事没有任何联系。故事围绕着上一部结尾大反转揭露身份的迪伦·罗兹展开,而发生了人员变动的天启四骑士则在其领导下进行活动。没有了上一部惊艳的登场与劫富济贫的反转与畅快,这一部开始就让这些曾经潇洒的骑士陷入了麻烦之中。从上一部的主动走到台前到如今身份泄露被迫走到台前,如同大部分续集电影一样,主人公们遇到的敌人大多数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属性,比如,看似魔法的科学“魔术”。

       

这一整部的剧情再一次被“万事总不如它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所贯穿,与第一部一样是一个从始至终的完整套路,当你到结尾的时候那些细节会如洪水般向你袭来并最终在结局的映照下逐步拼成事件的全貌,让你不禁发出“哇哦”的一声。虽然从电影开篇旁白那极具辨识度的声音便可大致推测布莱德利将会被洗白的事实,但这样的过程也是以牺牲一些细节为代价而进行的,若是反推回去会发现第一部人物的一些行动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他真的是这样的一位睿智的可以操控全局的人。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也许这个续集在最开始并不在计划之中。不过作为一部续集本片倒也可以自圆其说,尤其是在这样的人物塑造下会更好地带动影片所有线索的继续发展。

          

对于天启四骑士与迪伦来说上一部只是停留在组队与首秀上,他们需要真正的危机来历练他们并且真正的成为一个紧密的团体而不是松散的联盟。而“信任”则是这个主题演变的核心部分,着重表现在迪伦与阿特拉斯之间的矛盾。“控制欲超强”的阿特拉斯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骑士团新的领队,将近一年的等待与躲藏让他感到了厌恶,甚至暗暗地归结于迪伦身上。这中抵触情绪在迪伦带领的任务失败并且造成重大的身份泄露后愈演愈烈,而来到澳门的他更是恰巧脱离了迪伦的控制,开始自己拿起了主意。而这一切仿佛都是对于迪伦的考验,不论是在面对不信任的情况下为了团员挺身而出还是通过略显仪式化的遇险与脱险最终发现真相解开复仇的心结都是让他从第一部一位为了私欲的复仇者,组织者变成一位真正伟大的魔术大师,一位真正可以带领魔盗团继承“天眼”意志的灵魂人物的必经之路。(虽然他还是一脸懵逼)

         

虽然是一部以“魔术”为题材的电影,但是与《致命魔术》这样的作品相比有着更强大的娱乐性,第二部更是在娱乐性上比前作更上一层楼。(饰演杰克的戴夫·弗兰科在采访中也明确表示“这部电影没有太严肃,它只想让你看得爽,看电影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我们拍的很开心,看完影片你绝不会说这片子太傻了我嫌弃它,即便你不喜欢,你也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有趣”)更多的打斗戏,更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以及新加入的由丽兹·卡潘所饰演的新成员卢拉带来的更多笑料,正中观众下怀。为了更进一步在视觉上展现出“魔术”的魅力,电影采取了近乎魔幻的方式,在CG帮助下的镜头已经很难让观众去猜想这个魔术背后的原理了,一些无法解释的魔术让这几位天才简直变成了超级英雄。在角色塑造上迪伦被下功夫进行更深的挖掘,但魔盗团的成员们却没有什么变化可言,除了新加入的女逗B抢了不少风头外,几位队员的插科打诨也依然是影片一大趣味元素。

         

如果你对于每一个魔术都追求绝对的真实那你可能不会喜欢这样的表现方式,就我个人而言这样近乎于魔法的魔术也不乏精彩之处,至少在视觉上你不会失望。其所展现的“魔幻”其实就是魔术带给人最原初的感受,我们享受被“愚弄”的那一瞬间,它让我们相信一种超越我们自己的力量真实存在,我们获取自魔术的愉悦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对世界充满可能性的认知上,所以即使没有细节来向我详细展示阿特拉斯是怎么化作一滩水逃离现场的,我确实也很享受它发生的过程。你在真实环境下观看魔术的时候可没有电影中这样的视角,所以导演作为“魔术师”当然要随着你视角的深入而向后撤步,所以看起来魔幻没什么不好。

 

没有了第一部华丽的大型魔术来压轴却在每一段的设计上独具匠心,尤其是四位成员潜入新片研究室偷芯片的段落简直炫酷的无可救药,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几位队员看起来却游刃有余,那张小小的卡片就如同被赋予了灵魂般易手于看守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外。而最后在飞机上的那段“升格闹剧”在我看来完全有能力担当高潮戏份,现在抱怨没有大型魔术的观众估计等真的替换成那样的套路又会开始说没有创新而重蹈覆辙。这段也是全片最具喜感的片段,在讲述一段谎言的咏叹调《O Mio Babbino Caro》(我亲爱的爸爸)饱含深情而动听的女高音下大家以浮夸的状态上演一出真实的骗局,产生了一种莫名得滑稽感(当然前提是你没有料到这个魔术的原理,反正我想的方向是错了)

 

如同阿特拉斯所说的“你越认为自己离得近,你看到的东西就越少”,片中不论是魔术还是整个剧情其实都是如此,一些细节甚至刻意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将观众引向另一个方向最终在事实面前恍然大悟。“天眼”这个组织在第一部中仅仅作为概念引入,而在第二部中则通过一些细节去证实其存在的可能性,正如导演所暗示的那样“天眼”可能真的存在,而现在虽然已经进一步揭示但依然留有悬念的组织不出意外将会在第三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显然这一部更有了系列电影的全局意识,同时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本身也可能构成了一个系列大反转的细节要素之一,这无疑是令人期待的。(结尾大家走下楼梯逐渐显现出一个“天眼”的形状,这个暗示不是很明显了吗?!)

       

说到反派,我知道《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私生子之战刚刚结束不久,但是《惊天魔盗团2》中丹尼尔试图摆脱“哈利·波特”而进行不同尝试的反派私生子沃尔特似乎还是功力不到位,可能也是由于角色本身设定的尴尬,让这个看起来像“小薄皮”那样精神不太正常的反派徒有其表。

 

全片演员阵容真的是很强大,汇集了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尤其是有老司机摩根·弗里曼以及戏份不多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迈克尔·凯恩前来撑场。除此之外伍迪·哈里森挑战一人分饰两角,而且还是性格截然不同并且分别站在不同阵营的兄弟二人,其表演令人满意,自己和自己飙戏的时候还是显得游刃有余的。而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就毅然入坑的杰迷来说,周杰伦的参演几乎让我丧失了所有抵抗力。本身就对魔术颇感兴趣的杰伦在片中毫无违和感,为影片创作的歌曲作为BGM出现的时候算了,你来脑补我当时的表情吧。

 

总而言之,《惊天魔盗团2》虽然不能算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续集,但至少在用观赏性和娱乐性来取悦观众这点上还是相当合格的,这爆米花味道不差。

        

最后一点,近来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别管是钱还是什么的,这个单算)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更是不胜枚举,而在本片中除了迷之出现的武媚娘之外,最惊艳的(根据观众不同,也可能是惊吓)要当属弗里曼老爷子与“绿胖儿”在魔术店里飙出的中文了虎躯一震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忍者神龟2》:我们的基调就是娱乐,可以,这很迈克尔•贝

$
0
0

这是一部“变本加厉”的续集,如果你喜欢这四只总是看起来湿哒哒的人形CG大乌龟的第一集故事,你会更喜欢这一集;如果你是70后或是80后看着老版忍者神龟动画长大的那批粉丝,你会倍感惊喜;如果迈克尔·贝的“经典款”电影是你喜欢的类型,你绝不会介意这次玩儿的更大。续集的导演从第一部尚且执导过诸如《洛杉矶之战》《诸神之怒》此类影片的乔纳森·李贝斯曼变成了几乎毫无经验的新人导演戴夫·格林。而作为监制的迈克尔·贝则是垂帘听政,使得这部电影可以全方位的与《变形金刚》系列进行对接而毫无违和感。相似的三级反派设置,反派之间的背叛与利用,以及射向天空的传送光束以及朗格的外星飞船都那么似曾相识。

          

影片的剧情本来就不是重点,这倒是沿袭了上一部的做派,也就是说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这几只乌龟便可以完全忽略上一集直接看这部,而且开篇毫不掩饰的炫技也为不了解他们的观众又介绍了一遍,在片中这样的介绍还不止一次。尽管如此本片很明显使出了浑身解数去取悦老粉丝,动画中的经典反派悉数登场,老朋友施瑞德,牛头猪面,尚未变身的苍蝇博士Baxter Stockman以及最强外星猪脑花朗格都出现在了大银幕上。尤其是朗格令人作呕的外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在神龟之后再一次告诉了我们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差距。(不过看起来真的很有食欲不是吗

          

不过同样是多反派,《忍者神龟2》的处理相比其诸如《超凡蜘蛛侠》《变形金刚3》等前辈可是相当差劲,当朗格与施瑞德达成协议的那一刻我强烈的感觉到这部电影之前我是不是还落下了一部没看?!不论是御天敌还是小绿魔,角色本身与主人公们都是有着不少联系的,即便如此刚刚提过的两部影片也拿出了相应的时长去让大家对反派进行了解。然而关于朗格却简单粗暴到简单的游戏一样,哪怕一分钟的前期铺垫都会让人感觉不那么突兀,作为三级反派中的压轴儿货它理应享有影片开篇不久的出场作为贯通全片的线索,让前两级反派的行动变得可以理解。然而这部看起来就像是导演和编剧在像小学生一样生搬硬套贝老师的公式,只看到了形式,忽略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导致的就是压轴4V1战斗中从始至终的炫酷感淹没了这场战斗应有的那么一点点严肃性,而在采访中片方说更加娱乐的基调是他们的目的,上一部的正邪对抗太严肃了,但这就好像是一个孩子刚进健身房不到一周然后因为怕自己变成施瓦辛格那样买不到衣服而决定去麦当劳大快朵颐一样!

         

至于上一部唯一出现的大反派施瑞德,在这部中的复仇不仅依然毫无逻辑而且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进行刻画,反而如同近来众多大银幕反派一样智商掉线最后被当成傻子一样耍。反倒是牛头猪面这样的纯纯最下级的无智商反派不用费什么功夫。总而言之,经典的扁平如纸的人物塑造与平铺直叙“反正我是信了”式毫无反转的行为动机模式真的就像是20多分钟一集中的感觉一样,不管外表多么华丽,内核依旧“不忘初心”,全方位不如卖拷贝指导下的威震天这样的反派的朗格却有着相同级别臭不要脸的续集伏笔(《变形金刚2》结尾威震天那句神似灰太狼名言的台词),让人汗颜。

          

对于一个彻底放弃了任何一点严肃内核的“科幻动作喜剧”(至少我是这么定义的),娱乐性不用想肯定是全面升级。如果你在出门去影院前把脑子放在家里,不去考虑“为什么人类的体内会有其他动物的基因导致返祖不是猿猴而是猪和犀牛”;“人类科技可以和莫名的外星科技无缝对接”;“一个练冰球的普通人怎么能轻松干掉一大摞专业忍者”;“神龟们查一下就能查到外星反派的个人信息”等一系列“无关紧要”的细节,这部电影还是能够让你过两个小时的瘾的。因为在娱乐方面,可以的,这很卖拷贝!相比较第一集有着更大的爆炸,转战世界各地的格局(虽然没什么意义),更加疯狂的动作以及更热辣的美女,视觉元素全面升级。

         

全程逗B的米开朗基罗更是和队友们一起拉低了笑点,把漫画式的搞笑风格带入电影中。当你看到那个忍者神龟们从飞机上一跃而下的画面进而联想到《速激7》的时候,恐高的拉斐尔竟然真的提到了范·迪塞尔~!猪面头顶莫霍克发型与兄弟牛头更是满场嘻哈风,丝毫不逊四兄弟,除此之外还有NBA球星卡梅隆·安东尼及快船队以及维密超模亚历山大·安布罗休惊喜客串!(幸好短暂客串,不然这颜值太抢风头了,曾经当过小编手机封面的人~!)。“绿箭侠”斯蒂芬·阿梅尔加盟饰演凯西·琼斯,为正派阵营增添一员猛将,反正几乎没有角色需要考验演技所以总体看上去还算不错,至少在这种环境下有颜值就算及格了。

 

其实也看得出影片在全程娱乐的罩子下试图挖掘的一个主题,关于标题“破影而出”。其实从一开始米开朗基罗趁着万圣节走到地表,与人类共同享受狂欢开始就为这个命题埋下了伏笔,尽管拯救了整座纽约市,但由于特殊的身份和外表让他们无法享受这份荣耀,甚至连他们四位的存在都被一位“撒旦先生”抹去了。尽管四龟心中都有不甘,但也只是小打小闹一番纾解心情。但当那瓶紫色药水出现的时候这种团队内部的分歧开始显现被激化,因为这瓶药水给予了他们选择的权力,到底是继续生活在阴影中还是破影而出。

 

作为领队的莱昂纳多深知这瓶药水会带给这个团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选择隐瞒。然而脾气火爆的拉斐尔却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与队长产生了严重分歧。虽然身为兄弟,他们之间的默契与个体能力足以让他们击败敌人,但续集要表现的是他们如何成为一支真正的团队,以及个人对于身为特殊的“超级英雄”的身份做出的认知,承担这份巨大的责任需要他们牺牲什么,人类的身份?光鲜的生活?如果之前炫酷的一切都是在展现神龟之“神”,那么这个矛盾以及抉择则展现的是忍者之“忍”。不能暴露身份,一切以大局为重,隐忍是他们对于敌人来说最大的优势,即便是一开始人类将这些奉献自我的家伙们看做“怪物”,但影片还是轻易地给出了乐观结局,人们的尊重与接收是对这些守护者们最大的肯定,然而“破影而出”可不是大鸣大放的像蜘蛛侠一样飘荡在光天化日之下楼宇之间,而是真真正正的作为一支团队,全心全意的铲除罪恶,当危险来临时,隐与暗处的忍者神龟们便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破影而出。

        

当然,尽管有着这一层的含义,但影片对于矛盾的化解的处理和其他所有本可以进行更深层挖掘的地方一样过于敷衍。不过还能强求什么呢?基调本身就不会让这些龟性刻画成为重点,毕竟大部分走进影院的观众还是来看徒手扒飞机,湍流战坦克的,至于转变?你以为斯普林特大师是来吃干饭的?!

 

顺带一提,影片的配乐出自布莱恩·泰勒,当然这个对许多人都很陌生的名字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精彩的配乐,尤其是适合这种视觉大作的曲风,估计提一下他的作品就一目了然了,他曾经为《速度与激情》系列的3457部,《敢死队》系列三部曲,《洛杉矶之战》,《惊天魔盗团》两部,漫威系列的《钢铁侠3》《雷神2》《复仇者联盟2》等影片制作配乐,不难听出其大气磅礴但又炫酷十足的个人风格。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寒战2》:强当特首不遵守基本法还想“一颗赛艇”?NAIVE

$
0
0

2012年凭借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的《寒战》瞬间将《无间道》后萎靡不振的警匪类型片拉回了黄金时代,梁乐民与陆剑青这一计“肾上腺素”也让《寒战》系列成为了小编国产续集期待值中与《寻龙诀》并驾齐驱的高分冠军。在其之前二人的另一部“迈克尔·贝式”电影《赤道》虽然整体评价不如《寒战》,但从枪战爆炸场面到故事格局都可以说是站在国产电影的前列像好莱坞不断看齐,而《寒战2》则在保持第一部原有风格上进一步吸取《赤道》经验,成为了影片元素全面升级的劲爆续作

         

《寒战2》的精彩在于这场战役之“寒”,影片节奏紧凑,从第一分钟便开始了紧张气氛的营造,整体偏冷色调的画面与紧张大气的配乐不断烘托着危机的严重性,配乐偏向于《钢铁之躯》那种无时不刻的饱满型,当然会不对一部分人口味,不过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摄影与剪辑依旧风格化,以上这些也正是构成上一部影片优秀的元素中的一部分。

 

而最“寒”之处还在于这场“战争”的形式与格局。上一部发生在警务处内部与香港廉政公署之间的矛盾充分运用了香港权力机构制度本身,在寒气逼人而充满张力的文戏面前,结尾的烟花爆炸场面都显得有些多余,当然也有相比较之前布局的严丝合缝结尾略微仓促的原因,但刘杰辉与李文斌两位警务处副处长之间的斗争确实夺人眼目,甚至成为了全片最精彩的片段,《寒战2》也颇为贴心的为我们复制了这一经典场面,而且由于两人身份的变化与激化的矛盾让这一场嘴炮大战更具看点。

           

故事紧接着上一部结尾留下的大坑,刚刚升迁为警务处处长的刘杰辉被李家俊同伙以其妻女之性命安危为筹码要求释放被打入大牢的李家俊,这也成为了这一集故事的导火索。导演将视角进一步扩大,除了香港警队与廉政公署,立法会等更多的权力部门被牵扯进来,当幕后人物一个个出现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第一部的每个人物都是这盘大棋中的一部分一切的根源都围绕着权力,而这次不再是儿子想让父亲成为警队一哥,而是有更大的野心家企图颠覆整个香港高层,夺取特首之位进而党同伐异。与此同时,针对上一部诸如冲锋车究竟在哪儿等大坑的填坑工作也不少,让这两集之间的连贯性更强。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之下影片依旧强调的是香港的法治精神与法制制度,而法律本身成为了敌对双方的武器。被逼到绝境的刘杰辉依然是坚持“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方法”的指导思路,而以周润发饰演的大律师简奥伟为代表的观点则认为“即便是非常时期也不能用非常方法”,关于法治的探讨进一步涉及到了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也反映在两人最初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上。虽然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前提,但两次为了解决危机都幸亏了刘杰辉的“越权行为”,虽然看上去与系列的主题发生了抵触,但结果上却是维护了法制不被人破坏的得完整性。

 

较为传统的警匪对决必不可少,在两部都被放在了影片后半段,而将较大精力放在法治探讨与内部矛盾的片段多在前半段,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分人评论影片的结尾处“一泻千里”。诚然,《寒战2》的收尾确实有些仓促而且还不忘给下一部留下更大的坑,但上述的结构分布是很难避免的,而且第二部的大格局明显要为第三部的大决战做好铺垫,所以没有将所有的悬疑都留到最后做大反转。

           

“寒战”随“寒”,但绝不意味着没有人情味儿,恰恰相反,第二部在冷冰冰政治交锋的惊悚氛围下却埋藏着更为炙烈的情感。一个人的立场,对法治的坚持,究竟能到何种地步,而面对残酷的现实人们又会如何选择,这都是《寒战2》在人物设置上希望借此进一步加深人物性格刻画的选题。在人物处境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第一部之所以刘杰辉可以在实战经验较为不足的情况下相比较李文斌更为宏观的处理紧急事件而不是陷于被动状态,很大的原因是刘杰辉的家人尚未被牵扯。而在这一部中刘杰辉与李文斌陷入到了同样尴尬的境地。尽管在简奥伟与刘杰辉的推测中指出引导李文斌变节的四大因素“个人,权力,金钱,家庭”中“权力”是最大的因素,但事实上“家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我个人很认同刘杰辉说的“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好,那这个位子有什么用”这句话,理想化公式化的“大公无私”究竟存不存在?就目前而言影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上一部结尾的李文斌之所以“大义灭亲”实际也是为了给儿子留条生路,而这也是这个人物在这一部中行为动机的主要推动力。而刘杰辉也因为自己的家人受到威胁而造成了地铁站爆炸等较为严重的后果。但这恰恰是人物的魅力所在,简奥伟律师作为剧情的关键人物发生重大转变的契机也源于亲情与友情。如此一来即便是影片存在着无人机没被发现,大反派一老早就被抓拍了下来等小的错误,靠着人物也足够吸引观众。

           

影片强大的卡司阵容相当亮眼,三大影帝同台飙戏,尤其是三人冲突的戏份异常精彩,但《寒战2》中最细腻最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却依然还是饰演李文斌的梁家辉奉献。因为儿子的安危而站到刘杰辉对面的李文斌在结尾被刘杰辉反将一军,眼睁睁看着曾经为自己牺牲一切的部下接连身亡,作为任务总指挥的他又不能露出半点马脚,内心的痛苦与煎熬都被诠释得非常到位,这种压抑却时刻都会喷薄而出的情感在李文斌在便利店隔着玻璃门见到奄奄一息的最后一人时达到了极致。而忠诚的手下的表演也十分令人动容,即便是死,也要将所有的黑锅自己背而洗白上司,作为经验丰富的卧底成员他当然知道狙击手已经瞄准了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要将枪口对准李文斌作最后的诀别。同样的还有父子分别的戏码。相比之下饰演刘杰辉的郭富城就差点儿意思了。

 

在我看来影片最聪明的就是如何讲好一个香港的主旋律故事,影片的主题尽管在片中被多次提到,但吸引人的故事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毕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所谓的宣传片,而借此表达的思想也是要引导观众自己去思考的。在这点上不得不说大陆还有的学呢。不过真的很期待第三部会如何给这个系列收尾,毕竟格局越来越大,从蔡Sir的话不难看出其背后还有更多的势力,而且还有李家俊这个完全是开了挂的神坑存在,下一部定会是一场空前的大战。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除了最开始的冰雕开头这片子做成3D有任何意义吗?完全不需要啊!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敲响了国产青春片的又一次丧钟

$
0
0

...你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后,生活还在继续,他留下的痕迹,被平淡的日子逐渐抹去,那些遥远而明媚的青春年华,也已在泛黄褪色的记忆里,慢慢枯萎

 

诶?!我的内心毫无波动居然还有点儿想笑~

                 

靠着颜值与粉丝冲票房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在刚刚上映时阵势不错,再加上在《老炮儿》中吴亦凡的演技略有提升,还抱有一丝丝希望看看这次会不会有进一步的突破。然而我错了,不得不佩服管虎导演当时是如何调教这枚“小鲜肉”的。

         

为什么这次的片名这么长我还要写全呢?因为《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与片命中极具迷惑性的前三个字没有半毛钱关系。首先问题就是你想致哪段青春?影片的时间是从2007年开始,也就是两位主角的高中时代,屏幕上出现的时间也是为了强迫你相信刘亦菲和吴亦凡这俩是高中生而不是低劣版cosplay。虽然因为时间距离现在很近所以没有那么明显的年代感可供营造,但我真的不记得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见过那种大屏手机。而且整整十年能不能请吴亦凡先生换一个发型呢?耍帅归耍帅,常理还是要符合的吧,毕竟这种“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奇幻”故事要费很大的劲营造可信度。

         

看到各大网站上一吨原著粉的抱怨才恍然发现原来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一部小说啊,那就怪不得众多原著粉表示改编得乱七八糟,这事儿倒是和逻辑,不然我还真是纳闷儿这书的改编权怎么卖得出去~!虽然除了纯看颜值的粉丝外大家的反应还算是正常,不过对于这部电影的出现我个人还是表示喜闻乐见的,因为,中国内地因《致青春》而开启的青春片套路终于要完蛋了,尽管靠着明星的脸可以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大势已定。最明显的就是这部电影完全连套路都懒得耍了

         

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被戏谑的称为在中国普遍反人类的高压教育方式下产生的“青春式伤痕文学”,还是为了传达现实的残酷,总而言之在学生时代的感情是不允许有结果的,就是不能有,对上头也说了,这样的感情不能成。所以到了这一部你会发现完全找不到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让男女主角不在一起。程铮有钱,苏韵锦没钱,家母患病后竟然去找自己男友的情敌去借钱,明明为了成全二人由乔任梁饰演的沈居安活生生从贴心暖男黑化为势利大魔王,却依然敌不过编剧清奇的思路,搞得最后苏韵锦活生生变成了搅乱两位男士生活的(???)。相比之下《匆匆那年》中的堕胎都显得九曲回肠。

 

吴亦凡很帅(?),很白,很高,演的角色也是那种比你有钱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上课100型的富二代,他的每一次正面镜头都能赢得场内众多年轻女性观众的心,但是为什么笑点却总是出自于原本很严肃很深情的地方?很简单,因为你从心底就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没有了演技作为可信度的支持,再深情的台词也会变得滑稽而出戏。(年度最尴尬床戏顶级候选)。

 

曾经放不开的吴亦凡确实在演技上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放得太开了。全片下来吴亦凡保持着两种极端状态,一是嬉皮笑脸,仿佛下一秒导演再不喊卡就要笑场。二是挤眉弄眼的愤怒,我不这样扭曲你们怎么会看得出我现在很生气。年轻演员不可能在演技上一蹴而就,吴亦凡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很长但是在各位粉丝的捧杀之下,这条路越来越模糊。完全不理解这种急着把自家爱豆送到寂静岭是什么心态。

 

而一直高冷的“神仙姐姐”刘亦菲也没有太大变化,一直在“没有演技”的批评下一路走来的她想必也是适应了,重复自己似乎成为了她职业的座右铭,只能说这样的角色真的不适合她。

         

两位主角几乎没有演技可言这件事编剧和导演似乎也心知肚明,于是你会看到大段大段的旁白,影片也突破性的赋予了旁白崭新的意义,除了弥补叙事的无力之外就是“躲!演!技!”就比如苏韵锦在酒醒之后气冲冲的来找程铮算账那场戏,两人争吵所需要的张力平衡完全没有,两个人都在“心如死水”与“暴跳如雷”这两个极端间不断游走,吴亦凡开始歇斯底里之后完全驾驭不了那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作为一个“呼风唤雨”的霸道富二代面对如此拒绝应当是震惊,失望,愤怒甚至瞬间的心如死灰,如是通过表演来展现这种复杂的情感想必是极为考验演技的,所以直接被旁白和闪回跳过了,而闪回果不其然是不用演技的轻松段落。

         

我不是欺负人啊,你转身看看梁家辉在隔壁《寒战2》中在便利店与自己曾经手下的那段对手戏,一句台词都没有啊朋友!所有复杂的情感都通过面部的每一个微表情以及眼神被表现出来,直击人心,不夸张的说,这种教科书级别的表演简直是“眉毛都会演戏”的典范(呃此处不要提龙妈

 

总而言之,几年时间,大陆青春片几乎已经被榨干我当然不介意一步一部影片来敲响丧钟,如果大陆如今扭曲的影视制作规律不改,这个泡沫早晚有炸的那一天,不过如今病入膏肓的形势要想彻底改观,这个泡沫,必须炸,所以感谢《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所做出的贡献,我们离一天又近了一步。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喜马拉雅》:这部击败了《星球大战》的电影成功的击溃了我的泪点

$
0
0

优点:典型的韩式煽情,人物刻画到位,演技与情感的双爆炸

缺点:登山技巧以及技术细节不到位

不适宜人群:大场面爱好者,韩式煽情过敏者,细节强迫症

 

2015年年底全球电影市场正经历着《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势不可挡的狂轰滥炸,票房不断以创纪录的姿态迅速增长,然而谁也没想到在韩国的电影市场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力阻击,直接被夺走了票房冠军的头衔,这部影片便是由黄政民主演的《喜马拉雅》。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韩国登山家严弘吉因为腿部受伤而隐退,然而其后辈朴武宅以及另外两位队员却意外遇难于被称为死亡之地的8700m处,为了让逝者安息,也为了遇难者的亲人见上他们最后一面,严弘吉决定再次出发亲自将挚友的遗体寻回。

 

由于上映时间接近,又都是以登山为题材且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不少观众会将《喜马拉雅》与《绝命海拔》进行比较。其实以攀登雪山为题材的电影无非分为几种大类,之后各自的分支也逃不出大框架,而区分它们的是制作者对于影片元素的侧重表达。以《绝命海拔》为代表的一类较为突出震撼的场面,真实的还原攀登场景,往往也少不了《北壁》这样极端的残酷表达,在攀登技巧等技术问题上要求严格,而《垂直极限》这类影片则更侧重动作冒险元素,顺着这条分支往上捯会发现《绝岭雄风》《勇闯雷霆峰》这类均在登山外加入了更多的元素,化解危机成为了登山的动机。而以这部《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则更加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带有着韩国电影炉火纯青的煽情特点,独树一帜。(也正是由于风格不同,影片原本的优点却成为了在北美被批评的关键)

 

从《喜马拉雅》的海报便能看出其与众不同的气质,不论是黄政民饱含深情眼中泛着泪光的笑容还是整支登山队的大合影,雪山的峻峭宏伟都成为了背景,透过画面我们感受到的不是那种充满敬畏的目光,而是仿佛听到了队员之间的欢声笑语,心中的温度似乎抵消了零下四十度的骇人酷寒。

 

影片一开始不久便采用了倒叙的形式引入片中的主要角色,虽然一开始是以黄政民的主观视角展现了一次雪崩,虚惊一场,幸存的严弘吉望向喜马拉雅山言语之间庄重而又充满敬畏。从时间被拉回到1992年开始影片一直被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前一个小时构筑了严弘吉与由郑宇饰演的后辈朴武宅之间的牵绊。《喜马拉雅》没有像《绝命海拔》那样一开始就抛出了历史设定,而是非常耐心的讲述了两人从相识到成为师徒最后共同经历生死磨难成为挚友的过程,也正是这一小时的铺垫才能让之后的救援更加悲壮,更加富有感染力。时不时地插科打诨俨然一副喜剧的调性让整个过程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几位角色的日常互动增进了影片的代入感,而不再是从一开始便绷着脸的“严肃史诗”。

 

而在严弘吉因为腿伤而隐退之后,已经成为了登山领队的朴武宅却意外患难。影片一开始只是用轻描淡写的电视播报传达了这一信息,在之后则巧妙地将朴武宅遇难当天的场面分成几段与前去寻找朴武宅的严弘吉团队的行动对接。最典型的就是将意外跌落的严弘吉的第一视角瞬间切换成当时朴武宅的第一视角,而这一段落也正好与影片开始倒叙前的段落无缝拼接。而从得知严弘吉遇难开始影片就进入了煽情模式,这也让《喜马拉雅》中的韩国登山队员成为了可能有史以来最超人类的登山者,在氧气含量极低的海拔8700多米不戴氧气面罩的肆意挥洒泪水,原本是每呼吸一口气都如同肺部被灼烧一样的极端恶劣环境,这也是影片被诟病的一大原因,不过如果不去刻意要求登山技巧以及一些技术性细节,后半程绝对是韩式拉低泪点的典范。

 

《喜马拉雅》与众多登山电影一样,通过影片表现了登山爱好者的志向,尤其是这些一次次用生命挑战极限的勇者们。影片也借严弘吉之口再次阐释了这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运动对他们的意义,真正的登山者与不了解这个职业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山峰的敬畏之心。当你去想一下那些永远留在了雪山上的登山者们时,那自然便会意识到个多少人挂在嘴边看似雄心壮志的“征服”二字显得多么肤浅,每一次的全身而退无不是一种恩赐,在远离尘世的地方重新定义生命的存在。但登山本身并不会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告诉登山者生命的意义,即便是在世界之巅,而是在最最痛苦的时候发现真正的自我。具体到登山中的每一步如何决断,在现实与理想间如何平衡,宏观到回首曾度过的岁月中的得失。

 

抛开这一切仅仅去看拼搏精神也是与欧美电影有种不一样的味道,毕竟同样身为亚洲人,也许在先天的身体素质上确实有不足的地方,但越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越需要这样不断突破极限的精神。反观韩国电影本身也是如此,为何可以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不断突破自己的上限,多种类型的影片各种创新的尝试以及技术的提升,其质量本身以及《喜马拉雅》在本土战胜《星球大战》这一现象就是这种拼搏精神的最好例证,很可惜,中国大陆电影在当前浮躁的创作环境中还差得远呢。

 

片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是影片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还是什么,那就是当朴武宅遇难后中国人面对求救竟然是一边搓着麻一边回绝的,冷血至极,虽然其他各国登山队甚至另一支韩国登山队面对恶劣的现实处境都不愿意做出无谓的牺牲,但多少眼里都带着惋惜。不过不管怎样,《喜马拉雅》的高票房自然和其中隐性的爱国主义脱不了干系。严弘吉身为遇难者的挚友将朴正福的营救行为称为最伟大的登山符合感性逻辑,但事实上那种恶劣的环境成功了叫做“奇迹”,失败了便是“自杀”。但若是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上来看则是另一回事了,在中美等大国之间的韩国在国家发展上本就是孤立无援,若想逐步崛起需要的则是本民族高度的团结,这样的诉求与影片救援队的处境与做法不谋而合。

 

《喜马拉雅》也有与众多登山电影相比下的独特之处,比如在没有过度渲染探险无畏精神下对于家庭的探讨以往我们会看到许多面对这种玩命行为来自妻子的支持,而严弘吉在腿伤之后有机会与妻子敞开心扉,让我们看到了家庭为这种理想所付出的牺牲。之后为了带回老朋友的尸体,严弘吉曾经的队员们都做出了自己的牺牲与选择,放弃工作,短暂离开家人。朴武宅与妻子的情感也作为一条较为重要的线。队员之间如家人一般的友情也是本片重点所表达的,总之不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是在诉说着“登山不是个人行动,每个人的生命也不只属于自己”的情感诉求。

 

最后说到演技,越是情感充沛的电影越是需要演员的演技到位,而黄政民的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阵容中饰演朴武宅的郑宇也因在《请回答1994》中饰演“垃圾哥”一角的精彩演出而广受认可,在片中不论是饰演最初一根筋的菜鸟还是成长后成熟老练的领队都拿捏得很到位,令人印象深刻。剩下诸如金全仁,赵成夏,金元海等演员也没有掉链子。其实想起来也蛮讽刺的,抛开人工不人工,要论颜值韩国绝没有认输的道理,可在有颜值的同时,身为一名演员,演技自然是放在第一位的,我怎么没有看到像国内一样遍地就靠颜值骗粉丝的垃圾电影呢?近期韩国即将上映首部本土僵尸题材大作《釜山行》,并且收获了不错的前期评论,从目前的预告片中不难看出制作之精良,这是在抛开剧情的情况下的客观事实。这是韩国电影的又一次尝试,从当年的《汉江怪物》到《喜马拉雅》,韩国电影制作者在不断的学习与创作中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然而再次反观国内,哈,(_______________)←“请自行填写,欢迎回复”

-------------------------------------------------------------------------------

                               如果你想更及时的看到我与伙伴们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哟~!

                               

《异形奇花》:这绝对是人类毁灭的最ZUO最欢乐的一次

$
0
0

该片在英国知名杂志《Time Out》评选的影史上50部伟大的怪兽片杰作排名第37,但从表面上看,与20世纪初还停留在黑白时代的《木乃伊》《科学怪人》这样世界闻名的老前辈以及《侏罗纪公园》这样震撼全球的划时代大作相比,这部上世纪80年代的B级片怎么都不够格与它们相提并论,特效在今天这个观众普遍追求视觉刺激,特效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更是没有立足之地。但是,我不敢打包票对每一位观众说,但十有八九还是有信心的,《异形奇花》独特的魅力绝不过时。

 

《异形奇花》的主人公就是这只你似乎在《超级玛丽》或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看过的有着最经典款造型的食人花,只不过它不会从下水道里钻出来咬你一口更不会为你看家护院,而是从外太空飞来搞殖民运动的。虽然以当前“唯一的限制就是想象力”水平的电脑特效标准来看这只特摄风十足的大嘴植物会不让人满意(当然要是手办的话算是最顶级了),但也别小看它,《异形奇花》可是获得了当年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的提名呢!影片结尾巨大的食人花横行于美国大街小巷的cult风恶趣味场面效果丝毫不亚于《捉鬼敢死队》的大棉花糖。

 

不过这可不是影片唯一的恶趣味所在,导演和编剧用满满的恶趣味让全片充斥着cult感。吃人血的食人花在电台竟然伸长了花蕊(哈哈我就暂且这么称呼这条舌头吧)去骚扰女性,由埃朗·格林饰演的女主角奥黛丽说话的声音活脱脱像个被有声电影时代淘汰的默片演员。不过这都比不上片中的迷之SM色彩,由史蒂夫·马丁饰演的牙医奥伦是个不折不扣的施虐狂,还是个吸笑气上瘾的瘾君子,影片给出一整段去表现他从患者的尖叫声中得到的快感,自带歌舞虽然戏谑但估计牙医是创作者的一大心理阴影这事儿没跑儿。而奥黛丽自身虽然没有被点明,但明显也有着受虐狂的嫌疑。最搞笑的一幕当属年轻的比尔·默瑞大叔的客串,其饰演的角色是一位深度上瘾的受虐狂。奥伦在他表现中得不到施虐的满足感于是愤怒的将其赶走,现在看来绝对是妥妥的黑历史。

 

除此之外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风格的混搭,《异形奇花》糅合了80年代风风火火的科幻元素,怪兽片元素,略带恐怖氛围也不乏黑色幽默的戏谑,不过最出彩的还是歌舞剧的形式故事本身最早源于1960年由杰克·尼克尔森出演的电影《恐怖小花》,后来电影被改编成舞台歌舞剧,而本片浓浓的歌舞片色彩正是来自于之前的舞台剧。尽管主题与《理发师陶德》有相似之处也同样是以歌舞的形式出现,但《异形奇花》不论在整体场面调度还是编排上都更胜一筹,而且喜剧效果在食人花doo-wop的腔调下简直惊人。尽管说话声音非常诡异(肯定是表演需要),但饰演女主角的埃朗·格林毕竟是当年美国非常有名的百老汇女歌手,与西蒙的深情对唱极富感染力,幻想着与西蒙过上好日子的唱段也表现极佳。影片在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项上仅仅拿了个提名还是有些可惜诶。

 

影片结尾有两种版本的结局,一种是西蒙解决了食人花,和奥黛丽在一起走向了圆满大结局。而我看的版本则是奥黛丽被食人花袭击最终死在了西蒙怀中,而西蒙也在对抗食人花的过程中败下阵来成功成为饲料。最终食人花在人们的贪婪下泛滥成灾不断成长,接连攻陷了美国的各大城市快乐的完成了殖民计划。食人花们肆意的大笑与三位女歌手的歌声为这个悲催的结局平添了不少喜感,很难再看到一部电影会把世界末日拍的像一场盛大的派对一样了,而作为被摧毁种族一员的我竟止不住的跟着影片的节奏大笑?!很明显这个人类被毁灭的结局是两者间更聪明的选择。

 

这朵最终走向花生巅峰的食人花被西蒙取名为“奥黛丽二世”,以西蒙暗恋已久的奥黛丽命名。这个外星怪物与其说靠着人血长大还不如说是以人类扭曲的灵魂为食粮。不论是隐喻层面上还是表层上都是如此,食人花的第一位受害者就是施虐狂牙医,浮夸到极致的表演演绎着人类极端的占有欲与破坏冲动;第二位受害者则是花店老板,在死前原形毕露,人性中的贪婪与卑鄙在金钱与名誉面前撕破了伪善的表皮;第三位则是奥黛丽,代表着人类在感情上的盲目与冲动,她与第四位受害者西蒙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不论是西蒙最初对牙医起的杀心还是原本可以不成为食人花成长养料的奥黛丽都死在了对感情的一味妥协上,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爱情成为祸源,逃不开自私这一原罪。四位牺牲者串连在一起构成了食人花批判现实隐喻的链条,若是大团圆结局必然在寓意层面上破坏了完整性。

 

向后再退一步,故事的舞台是杂乱不堪的贫民窟,似乎每个角色都不正常,除了疯疯癫癫的电台主持人以及乞丐等,整间花店都充满着铜臭味与压抑的情感。最后歌者的歌词也点明了一切,发生在西蒙身上的事情在全美国不断的重复,无限的私欲让食人花得以无限的繁殖。所以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世界在嘲讽中走向灭亡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那些植物的大笑难道不正是它们的饲养者们当初自私的大笑的完美复刻吗?哈!

 

尽管上面提到了各种含义,但完全抛开来看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比如今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电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funnygrape”(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

《陆垚知马俐》:反正早晚女神都会是我的,磨叽磨叽呗

$
0
0

“他出轨了,这么不道德的人拍出的电影也是垃圾”的惯性思维在近一阵儿较为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很可能演化为“他这么不道德,你去看,看完不说烂也是不道德”的奇葩思路,或者是“你不骂,就是喜欢”。以此类推你可以找到成吨成吨的理由将道德制高点垫到自己脚下畅快的宣泄一把。你可以不喜欢他,你当然也可以从道德上鄙视他,但如果这是你批评这部电影的理由,那就是光天化日耍流氓。

 

一部电影与现实的关联再强,与电影本身相关的部分才是衡量其质量的唯一标准,要不格里菲斯需不需要被拖出来鞭尸一下?当然作为文章在导演上的处女作,不论是结尾那句熟悉的“爱情能让你骄傲如烈日,也能让我卑微如尘土”扣题金句,还是片名本身“笛才的好”(这句纯瞎扯不要在意)的巧妙设置都不难看出这是一封工工整整的“道歉信”。焦俊艳饰演的“水军”方灰灰与朱亚文饰演的赵奔争吵的片段不难看出导演些许的个人想法,总之虽然是处女座,但一些细节也不乏亮点。

 

《陆垚知马俐》的优点在于很有自知之明,影片压根儿也没想跳出此类爱情喜剧商业片的大框架。尽管不少的笑点都似曾相识而且充满着性暗示,但整体还算是达到了效果。不过这也只是在同类电影整体水平低下的大环境下得出的结果,其中的一部分笑点依然是不伦不类。对于喜剧片而言“污”不是问题,“污”的没头没尾才是问题。由于当前恶心人的电影审查制度,国内涉及到性暗示的喜剧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想玩儿但是玩儿不开,所以编剧的重心往往从如何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转移到了如何能在不犯规的情况下摆到台面上成为噱头上面。

 

虽然影片从头至尾不少的段落都指向了主人公陆垚的性无能,但是莫名其妙被拉到医院去割包皮除了为了让马伊琍客串一下以及污一下之外真的对剧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相比较其他笑点来说,这个设置真的不怎么样。

 

陆垚没有被点明的性无能以及表白障碍症也不完全是个噱头,而是以此辅助“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核心主题。但这种充斥着荷尔蒙但近乎柏拉图的关系在表现上并不一定要诉诸于平淡,而《陆垚知马俐》在感情上的处理简直平淡如水。从影片的一开始陆垚与马俐就互有好感,而在经历了几次波折之后竟然毫无变化,直到最后在巴塞罗那的强吻事件之前,每一段可以改变这段感情的情节都没有撼动两人这种矫情的关系。这直接造成了结尾两人“量变引起质变”看起来毫无依据,要么就是之前的所有过程有没有都一样,结拜以及恶作剧等段落被单独的割裂开来

 

影片最大的问题出在剧本结构松散以及剪辑的混乱上。影片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尽管时间跨度比较大但并不复杂。在我看来除了掉落水中的手机上显示出“我也爱你”的遗憾之外的闪回基本上是毫无必要的,影片努力的去寻找不同时间段中情节的呼应以达到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的目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卵用

 

与剧本的不成熟相比,四位主演可就顺眼多了。宋佳和朱亚文的演技不用多说,而且还自带颜值加成,宋佳诠释的女神在当前模式化的女汉子与高冷女神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确实是一个可以让陆垚磨叽那么多年的角色,而朱亚文夸张的表演则比诸多刻意设置的笑点搞笑得多,可以说二位用到位的演技强行丰满了在剧本人物塑造原本有问题的角色。焦俊艳也一改之前的影视形象,是个不小的突破。最令人惊喜的是包贝尔在演技上的进步,尽管角色本身并不讨喜,但还是不难看出包贝尔努力的为角色注入感情。(窝囊劲儿表演的可以)至于陈赫等人的客串,也是逗B十足,尤其是郭京飞,自打看完《龙门镖局》之后他每一次出现都能成功戳到我笑点。在片中饰演被马俐甩掉的优质男再一次亮出了标志性的咆哮。PS两个孩子真的跟成年演员神似,尤其是包贝尔)

 

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标配,《陆垚知马俐》在人物塑造上与去年爆红的《夏洛特烦恼》出奇的相似,直男癌系数爆表当然这也与导演一门心思去搞段子脱不了干系,最明显的就是感情成为了设定,一见钟情的感觉可以敷衍一切。马冬梅的问题在于死命的喜欢一个完全没有亮点的白痴角色,而陆垚虽然没有那么一文不值,至少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人,而且从给出国的马俐录自己嚼锅巴的声音这些细节也看得出是个贴心的人。但,也没好到哪儿去,不论是在感情还是事业上都是典型的loser一枚,而马俐则处于人赢状态,不论是长相,情感还是侧面表现的家境都让这段感情显得莫名其妙。当然我并不反对通过这种极端的对比来衬托感情的珍贵这件事,但至少应该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理由,至少可以敷衍一下,而不是这种她就是喜欢她,打小就是,我就这么写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不能再尴尬不能在磨叽了。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

《泰山归来:险战丛林》:诺兰不是你想装,想装就能装

$
0
0

泰山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一题材更是在1918年首次被搬上大银幕后被不断挖掘,电影为巴勒斯创作的人物提供了更广阔的世界,让这位丛林之王荡进大家的心中。若是算上世界各国与之相关的纪录片,电视剧等,仅仅片名中带有“泰山”二字的就多达两百部,而如今华纳出品的这部《泰山归来:险战丛林》是第49部正统的泰山电影。尽管泰山这一百年IP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对于中国的不少观众来说1999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人猿泰山》才是记忆中不可撼动的经典,那才是关于泰山记忆的开始,尤其是对我们这些90后来说更是如此。

 

刨去最新的这部,泰山最后一部真人电影还是上映于1998年由卡帕斯·凡·迪恩主演的《失落的城市》,它的上一部是获得了三项奥斯卡提名的《泰山王子》,再往上捋的话就是米高梅在1981年出品的那部砸牌子的《人猿泰山》。尽管这些作品毁誉参半,但知名度都不算太高,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停歇期后泰山的真人电影试图再次崛起但明显失败。如此看来,华纳的《泰山归来:险战丛林》又多了一份复兴泰山真人电影的重任。

 

但不幸的是,这一次的失败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了,而且华纳要是还有点儿自知之明的话就先不要考虑续集了,真有也得是班底大换血。

 

看起来华纳是认准了黑暗写实风这条路要一直走到黑了。故事设定在1884年柏林殖民会议之后,列强将魔爪伸向刚果这段黑暗野蛮的历史当中,巧妙地将影片试图构建的泰山所代表的野性与所谓的文明社会的矛盾披上了民族解放与殖民运动的外衣。将故事直接放在大家熟知的正史之后的10年之后本身就很大胆且富有吸引力,这样的历史外衣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多的机会塑造一个全新的泰山形象。然而导演大卫·耶茨再一次展现了将叙事变得冗长无力的功夫,让人找不到重点,《哈利·波特》系列尚且有厚重的原著内容作支撑,而这部试图颠覆传统重塑辉煌的作品则让其缺点暴露无遗。

 

首先这部电影的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超人:钢铁之躯》,这根本不是像宣传或是预告中的那样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后传,其中大量的闪回将泰山从父母双亡到离开族群的许多事件不厌其烦的又来了一遍。然而仅仅不到两小时的时间让两条线的叙事都显得严重不足且缺乏说服力,这本身就很矛盾了,一方面大量的闪回明显是在照顾不了解泰山的人,另一方面却又试图打造全新的后传,结果两边不落好。而且《钢铁之躯》本身的大框架就是一部前传,老老实实的塑造人物,每一段闪回非常明确地为超人内心矛盾构建而服务,相比之下《泰山归来》就如同从来没有过《白雪公主与猎人》直接去拍《猎神》,凌乱而没有深度,野心虽大,能力不足。

 

《泰山归来》的尴尬在于它想讲述的内容太多,但最后给人的感觉却是没有故事可讲。整个后传部分最有感觉的竟然是开头,里昂·罗姆在迷雾缭绕的山谷里遭遇了伏击。

 

情感处理过于单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由杰曼·翰苏饰演的Mbonga酋长与泰山之间的恩怨。经常以配角身份出现在《速度与激情7》《银河护卫队》等大制作中的杰曼·翰苏也不算是生面孔了,此次饰演酋长的他更是有机会放下现代化高科技武器好好的来一场动作戏,然而不论是模糊到一个完整动作都看不清毫无力度的杂乱打斗还是从铺垫到转变都生硬的莫名其妙的情感塑造都让这个原本应该是重要角色的人物变得毫无存在感,所以你还指望如此单薄的人物能表现出什么演技吗?他与泰山的矛盾是后传故事的起因,影片一开始就暗示了这层矛盾的存在,但还没憋到一半就仓促揭晓了谜底,并且让真相与当时的画面分离,更是分散了原本就已相当薄弱的情感冲击。

 

这个矛盾从内部触及了人性与兽性的探讨,双方都是因为自己最亲的亲人。回顾一下近些年来优秀的黑暗风作品不难发现无非两点,第一,借助电影中的故事对现实进行映射与讽刺,不论是残酷的政治还是扭曲的人性;第二,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在大环境下人物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然后成长。再来看这一部中的泰山尽管在画面上极力的试图营造一种沉重的史诗感,但以上的两条没有一个符合。整个后传的逻辑只有最简单的“你抓了我家人,我要搞死你”,现代的皮囊,古早的思路,这种不协调可不是你胡乱的几个升格镜头和大远景就能轻松解决的。

 

相比较而言在所有的感情关系中竟然是泰山与那些动物的久别重逢最为感人,几位主演中虽然扮演泰山的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在演技上最不突出,靠着无敌的身材来遮掩自己演技的缺口,但也有亮点可寻,毕竟这个泰山已经不是原著小说中那个能说会道的绅士了,更像是延续了动画版的设定。剩下的不论是泰山与简之间的感情,还是与猿族之间的友谊都显得过于仓促,没有更多的代入感。

 

讲真作为一部1.8亿美元的大制作在动物特效上完全不输今年被炒到天上去的《奇幻森林》,一个个看起来栩栩如生,广袤的非洲风光魅力十足,其实如果人物力不从心,倒不如放开手增强电影的娱乐性。但就如之前所提的,从动作戏到最后压轴的大场面每一样都发挥失常。泰山在列车里干掉半车士兵的段落原本能拍得更加畅快淋漓,但不知为何总是用剪辑给切的遮遮掩掩,连一个完整连贯的动作都看不到。而且配乐上的松松垮垮完全没有能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倒是由Hozier演唱的片尾曲《Better Love》更有吸引力。

 

塞缪尔·杰克逊成为搞笑担当,一把年纪倒是玩儿起了蠢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虽然在形象和表演上被角色本身所限制没能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他真的太懂如何去演绎一个自私自利但又装作温文尔雅的无耻混蛋了。玛格特·罗比饰演的简算得上是最大的亮点,过硬的演技表现出了超越其年龄的沉稳气质,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令人眼前一亮,也许若干年以后这部电影再次被人提起会是“罗比女神那些年演过的电影”而不是一部精彩的泰山电影。

 

总而言之,《泰山归来》再次给华纳了一个教训,黑暗写实风不是谁都能搞出来的,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用,“史诗”的愿望是好的但也得先掂量掂量,毕竟,你不是诺兰。至于之后泰山的真人电影会如何发展,我怎么会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次失败是阻止不了这一经典形象再次回归大银幕的脚步的,坐等,期待~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

《科学怪人大战狼人》:复联电影的套路再牛逼也得认祖宗

$
0
0

优点:电影宇宙概念的应用

缺点:标题党啊各位

不适宜人群:对考古没兴趣的人

 

我是个95后,不是1895后,不过抛开我个人年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许都很难找到一个理由再去看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由罗伊·威廉姆·内尔(Roy·William·Neil)在1943年执导的怪兽电影不论是从特效化妆还是故事剧情都带有着很强的“时代烙印”,如果不调整好心态的话在接受上确实有些难度。

 

不过对于当时和现在的观众倒是在一点上很容易达成共识,这个看起来简单粗暴富有冲击力的片名“科学怪人大战狼人”实在是太坑了。总共73分钟的片长,这两位传奇人物竟然掐着时间在第71分钟才掐上架实在是不像话,而且动作设计生硬无比,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1944年连马葫芦盖儿盾牌还没有的“无敌大探长”还在扔桌椅砸人呢。(美国队长的分集电影,类似于电视剧,当年引进中国的时候被翻译成无敌大探长,尼玛还是民国呢)而且稍微了解罗伊的人也会知道标题党对于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而且原名《Frankenstein Meets the Wolf Man》用的根本不是“大战”就是单纯的“遇见”,所以技术上讲也没骗人

 

从这个唬人的片名采用了一种很常见的形式,之后有我们熟悉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弗莱迪大战杰森》,《金刚大战哥斯拉》走的都是这个套路,其模式基本就是在为各自的角色拍摄个人电影,之后相互交叉构成电影宇宙。有的只是为了商业噱头临时起意,而有的则是精心谋划。但可惜的是直到近些年漫威电影宇宙大放光彩之后各大电影公司才又想起了这个“老招”。华纳带着DC气势汹汹的构建大局,传奇也是步步紧追,布局新世纪的《金刚大战哥斯拉》,而西方经典怪兽形象的老东家环球影业也在这批队伍之中。

 

2017年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新木乃伊》将开启怪物宇宙的大门,强尼·德普主演的《隐形人》以及《狼人》《科学怪人》等系列电影将接踵而至,演员阵容强大,可谓是煞费苦心。然而这次的构建可谓是一场豪赌,毕竟之前环球在怪物电影进入低迷时期之后也不是没尝试过。2004年从天而降的《范海辛》虽然很受笔者喜爱,但是票房和口碑上的遇冷却让环球制作续集的计划泡了汤儿,里面关于范海辛前世与德古拉的关系这个续集梗的真相也石沉大海。2014年的《德古拉元年》算是又一次试水,然而也是反响平平(我还是很喜欢,嗯)。除此之外《狼人》《德古拉》等电影也陆陆续续的试图开启续集但都以失败告终。(命苦啊环球)

 

但其实说起来也挺悲哀的,这部《科学怪人大战狼人》就是这个套路的老祖宗,就如同3D技术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炒冷饭”一样,这个所谓的怪物宇宙其实也是个重启,环球怪物宇宙早就存在了,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意义重大。这部电影同时是弗兰肯斯坦这个角色的第五部电影也是狼人的第五部,前作分别是1942年上映的《科学怪人的鬼魂》(The Ghost of Frankenstein)以及1941年的《狼人》(TheWolf Man

 

故事发生在《狼人》故事的4年之后,两个盗墓贼闯进了塔波特家族的墓地,却发现石棺中的拉里·塔波特(Larry·Talbot)就如同睡着了一样,丝毫没有腐烂的痕迹,结果在移开铺在塔波特身上的附子草后正巧让他沐浴在倾泻而下的满月月光中,于是狼人再一次睁开了双眼,顺便搞死了一个盗墓贼。(这里的狼人可与现在的大不相同,根本不是《暮光之城》中的那种可以变成巨狼的那种,而且和吸血鬼一样有着不死之身)

 

影片以狼人作为故事主角,而科学怪人第一次露面则在影片进行到了一半的时候。在这之前失控的狼人在行凶之后变回原形晕倒在路边,被一位警察送到了医院。虽然塔波特苦口婆心的解释自己的身份,但其主治医师曼纳林(Dr.Mannering)和警察大叔欧文就是不相信。在这期间塔波特再次变成狼人出门行凶。最后在警察等人外出调查的时候逃走寻找搞死自己的方法。于是他找到了把他变成狼人的元凶的母亲——吉普赛人玛丽娃(Maleva)寻求帮助。而玛丽娃却说只有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笔记可以帮助他。然而之后似乎编剧根本就忽略了这个问题,直到最后也没解释清除为什么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笔记上会有如何搞死狼人的方法,毕竟这才是两人相遇的关键啊。

 

之后在Vasaria小镇上再次行凶的塔波特无意中掉进了弗兰肯斯坦城堡的废墟下面,找到了被冰封了的弗兰肯斯坦,于是把这个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胳膊伸直cos僵尸的蠢萌无脑怪物给挖了出来。奇葩的是弗兰肯斯坦对于塔波特居然言听计从,带他去翻找博士的笔记。但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于是塔波特找到了弗兰肯斯坦的女儿艾尔莎·弗兰肯斯坦寻求帮助。

 

此时一路追踪过来的超有责任心的曼纳林希望可以解决这件事。然而此时弗兰肯斯坦又来镇子上大闹,唤起了人们心中恐怖的记忆,塔波特为了继续自己的寻找便把弗兰肯斯坦带回了城堡。此时为了永远解决掉这两只怪物,曼纳林与艾尔莎以及玛丽娃一同前往了废墟。

 

艾尔莎找到了父亲的笔记,然而就在一切快要结束的时候曼纳林却鬼迷心窍想要一睹能量被充满的弗兰肯斯坦的风貌(是不是有病!?)而发狂的弗兰肯斯坦也不负众望,做出了黑白片时代怪物最爱的行为,莫名其妙的搞晕了漂亮的女主然后公主抱不知要去向何方(。。。)咳咳!呃就在这时塔波特在满月下变成了狼人,于是两位终于发生了正面交锋。然而不到两分钟后,镇子上的狂人就用炸药炸毁了上游的水坝,大水在曼纳林与艾尔莎逃走之后冲毁了废墟电影就结束了!简直是戛然而止啊各位,看完这个你还忍心说现在的电影为了做续集不要脸?

 

除了在1948年上映的《两傻大战科学怪人》(Abbott and Costello Meet Frankenstein)这部喜剧电影,这部《科学怪人大战狼人》是环球当时最后一部以怪物作为主人公的电影了,之后的续集中怪物们大都遵循之后的套路,在结尾压轴登场。一方面之前大量的怪兽电影已经形成了较为僵化的套路,另一方面之前的《科学怪人的鬼魂》成为了制作上的分水岭,将怪物型恐怖电影从A级拽到了B,在资金上的减少也是此类电影改变套路的原因。

 

当今大多的恐怖电影除了逼真的血肉横飞就是男男女女大好的青春肉体,然而当时的美国仍存在着如同当今广电局加强版的《海斯法典》。所以关于怪物行凶的画面你几乎不会看到,不是直接跳过就是被笼罩在阴影之中。接吻和裸露也是个大问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医院塔波特扯开胸口的衣服展示自己的伤疤的镜头都被截出了画面,和《武媚娘》一个套路?!

 

不去纵向对比是观看这一时期电影的第一原则,不论你的目的是什么。所以饰演狼人的小隆·查内的演技简直炉火纯青,因为在那一时期他几乎包办了所有的恐怖角色,重点是还在一个宇宙里,这就尴尬了。科学怪人,狼人,德古拉,木乃伊全都演了个遍。虽然在1932年版的《木乃伊》中饰演木乃伊的波利斯·卡洛夫也参演了这一宇宙的系列电影,但可惜的是没能再次饰演木乃伊,而是《弗兰肯斯坦的房子》(House of Frankenstein)中的尼曼博士。当年那种恐怖的演技没能重现。饰演艾尔莎的洛娜·马赛虽然出场不多,但作为花瓶来讲颜值相当到位(讲真那个时代的女演员都美得离谱好吗

 

到了这一部,怪物电影已经加强了娱乐性,所以不单单是作为恐怖片来考虑,片中为了营造恐怖压抑气氛已经不比当年。这就引发了这次重启的思考,究竟这次的联盟是以何种方式呈现,恐怖?冒险?奇幻?环球已经做好了打算,最新的采访中环球表示做好每一部电影是联盟的前提,虽然会有线索关联,但不会为了联合而联合,所以会显得风格各异。而新版的《怪物猎人范海辛》则会参考《疯狂的麦克斯》,由此看来这次的宇宙定会焕然一新,不过究竟效果如何,只有继续挖掘这些古董并等待了。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


《大白鲨》:它的利齿为怪物电影撕出了新的时代

$
0
0

优点:教科书级别的恐怖气氛营造

缺点:大白鲨模型过于有点儿简陋

不适宜人群:喜欢简单粗暴血浆横飞的观众们

 

怪兽电影作为电影的一大重要类型几乎一直伴随着电影本身的不断成长,在科幻电影远没有像如今一样大红大紫的很长一段时间,怪兽电影一直承担着人们对于未知的想象与恐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电影产业的发展,从《狼人》中通过一层层叠化来展现狼人变身的过程到《侏罗纪公园》中栩栩如生的史前霸主,技术不断为电影创作者的想象增羽添翼。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怪兽电影了,那就是由斯皮尔伯格于1975年执导的《大白鲨》。

 

就如同电影名称的简单粗暴,这部电影本身的剧情也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有着旅游胜地之称的艾米蒂岛,每年的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这里的海滩消解夏日的酷暑,而就在那一年的74日来临之前(嗯美国的独立日总会出点儿幺蛾子,但总比二十年后被外星人炸个底儿朝天要幸运得多)一对在夜间准备下海嬉戏(你懂的)的情侣却遭遇了不幸,在醉酒的男子第二天清醒并报案后,女子支离破碎的尸体被警察局局长马丁·布罗迪找到了。(Roy Scheider饰演)

 

然而靠着夏日海滩游客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艾米蒂岛的市长(Mayor Larry VaughnMurray Hamilton饰演)坚决反对警察局长封锁海滩的建议。就在海滩开放的当天,惨剧再次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充满欢声笑语的夏日海滩瞬间变成了充斥着惨叫声与泛红海水的地狱,一名男童葬身鱼腹。之后因为男童母亲的悬赏单,来自各地的捕鱼人都想一试身手,最终成功捕杀了一条鲨鱼。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已结束的时候刚刚赶来支援的海洋生物学家胡博(Matt·HooperRichard·Dreyfuss饰演)指出这并不是那条连夺性命的罪魁祸首。

 

尽管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但这条鲨鱼却让所有人的神经再次放松。惨剧不出所料再次发生,这一次马丁局长,胡博以及捕鱼达人昆特(这么说起来好诡异)决心要彻底铲除威胁。然而这条大白鲨的体型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怪兽电影的魅力在于铺垫的层层递进,躲在暗处的怪物迟迟不露真身却一次次超乎人们的想象。这从斯皮尔伯格之后的《侏罗纪公园》就可以看出,大白鲨与迅猛龙都在电影一开始闹出人命,惊悚之余却没有窥得全貌,被神秘所笼罩。2014年的《哥斯拉》也是这样一部作风正统的怪兽片,其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在《怪兽》一片中就已展现了优秀的掌控能力。当然《大白鲨》曾对爱德华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他曾这样评价《大白鲨》:“它之所以吓人不是因为怪兽长的多可怕,而是利用音效、巧妙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没有看到怪兽却已被它吓坏”。然而1975年年仅29岁满腔热血的斯皮尔伯格却没有这样的沉稳,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有不少的意外成分在里面。

 

斯皮尔伯格最初想要一条完全让观众无法辩其真伪的大白鲨道具,希望通过惊悚的画面造成直接的视觉刺激。在采访中他也曾表示如果在当时有现在这么先进的电脑特效技术,第一场鲨鱼袭人的戏就会让鲨鱼登场了。我们可想而知那会是多么的无趣,对比之下《大白鲨》正片中的那场戏连一个鲨鱼鳍都没有露出水面,全凭两个大白鲨的主观镜头与海面上女人的挣扎完成了这场戏,第一个镜头让观众了解即将袭来的惨剧,第二镜头则是逐步靠近,附以紧张的配乐营造了近乎完美的惊悚感。

 

正如爱德华斯所评价的那样,大白鲨直到片尾的高潮处很少现出真身,而这也对之后的恐怖怪兽电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1979年的另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就在风格上与手法上看出了明显的相似性,甚至影片项目被提交到高层时在定位上就直接被形容为“太空中的大白鲨”。虽然《异形》将开阔的海洋与沙滩变成了密闭狭小的太空飞船中,但在营造恐怖气氛的手法上却惊人的相似。即便那怪物不出现在你眼前,压抑的气氛也会让你感到不安,仿佛它就在你身边。尽管异形的道具设计比那只经常进水或者无法工作让所有人都头疼不已的大白鲨道具要先进逼真的多,但《大白鲨》的成功让《异形》在怪兽真面貌的问题上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控制

 

古典的惊吓法在《大白鲨》中就出现了一次,那就是胡博在水下破裂的船体中突然飘来的尸体的场景,不禁让我吓了一跳。不过当年在影院里的效果可就是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了,斯皮尔伯格为了这个镜头算是煞费苦心,该画面在首次试映时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恐怖效果,在公司反对的情况下斯皮尔伯格自掏3000美元腰包进行重拍,这在那次史无前例的拖延拍摄过程中算是相当大胆的尝试了。

 

  

而更为高明的方法便是利用画面与配乐进行反套路,这种心理战术是温子仁恐怖片的一大法宝。在小孩子遇害之前,忧心忡忡的马丁凝视着海面丝毫不敢松懈,我们大都会预测到接下来会出事,但不知是何时。而这时的任何的可疑迹象都挑拨着马丁和我们每一位观众紧绷的神经。第一次是一个胖女人平躺在海面上,突然一个黑色的突起物不断向她逼近,结果是一位老大爷的游泳帽。第二次是一个女孩儿突然发出尖叫仿佛海面之下的下半身被袭击,但实际上是她的男友在恶作剧。之后是一个男孩儿不断地叫喊着自己狗的名字,而画面是刚刚出现过的那条狗嘴里叼着的小棍孤零零的漂浮在海面上。气氛在短暂的缓和之后骤然紧张,承接着之后令人绝望的大白鲨主观镜头。之后在决战中一直躲躲藏藏的大白鲨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张开血盆大口也是这个套路。总结起来就是“我让你以为会出现的不会出现,而你认为不会的时候就是最佳时机了

 

富有特点的人物塑造也是一部成功的恐怖怪兽片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这些身处险境的倒霉蛋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与各自的私心以及在危险面前的愚昧无知几乎是必要的条件。约翰·卡朋特缔造的《怪形》就是相互猜忌的经典案例,而在《大白鲨》中却充满着私心。捕鱼人昆特虽然在捕猎鲨鱼时异常英勇,残酷的海军经历也让他更富传奇色彩,甚至可以看到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中角色的影子。但在马丁呼叫救援的时候,昆特却砸坏了通讯设备,将三人置身于险境之中。不论是为了一万美元的悬赏金还是自己的名誉,亦或是在名义上为当年葬身鱼腹的战友们报仇,都太过于自私。而市长则扮演了愚昧的代表,为了经济利益而弃广大人民的安危于不顾,惨剧也并非天灾,若是市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至少可以挽救两条生命。当这些各有目的的角色被放在一起往往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每个人的选择对于事件的影响都会是影片对观众的持续性吸引力。

 

不过作为一部单纯的怪兽电影,斯皮尔伯格尽管在视觉上无意中创造了全新的方式,但实质上仍然将影片内容聚焦于人与巨兽的博弈上。虽然怪物披上了大白鲨的外衣,但原著中作者彼得·本奇丽赋予的更多反思却荡然无存。原本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不会来到浅海食人的大白鲨为何会到来,片中胡博也只是一句带过,但这里却包含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大白鲨可以算是一种警示。而同时也要引起大家对这种濒危的古老生物的生存现状的关注。不幸的是影片不仅没有起到这种作用,反而引发了捕杀鲨鱼为民除害的运动,大白鲨给人们造成的刻板印象导致当年各大海滩游客锐减,这到也侧面显示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毕竟《大白鲨》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暑期档这个现象,在此之前冬季才是电影上映的主战场,谁也没有想到《大白鲨》会在这个没人要的档期创造如此奇迹。

 

《大白鲨》一举将斯皮尔伯格带上了事业巅峰,在第48届奥斯卡上砍下了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以及最佳配乐三项大奖,同时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最后一项的提名对于一部怪兽题材的恐怖电影来说可谓是奇迹。斯皮尔伯格日后的金牌搭档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也是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项,从此走上事业巅峰,谁知简单的几个旋律却可以呼唤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此后的《星球大战》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以及《超人》等作品都成为了配乐界的传世经典。《大白鲨》的成功简直可以被看做一个奇迹时代的开始。

 

电影之后还有三部续集,但是一部比一部烂,几乎可以忽略。在《大白鲨》之后恐怖海洋生物的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潮,一吨一吨的作品却没有一部可以复制《大白鲨》的经典。尽管《大白鲨》开创的大规模集中宣传以及大范围上映的营销模式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但其本身过硬的质量才是它可以成为影史分水岭的根本因素。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



《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天真无邪不是低幼弱智

$
0
0

优点:画面精美,故事有创新

缺点:没有插入歌曲啊哈哈哈哈

不适宜人群:没有童心的老顽固

 

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家,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趋之若鹜实在疯狂到令人瞠目结舌,而之后我们便会看到荒诞的极端转变,当初备受追捧的“灵丹妙药”如今变得却唯恐避之而不及。电影市场的“情怀营销”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在我们的目睹下从《大圣归来》的爆炸性效果变成了如今无耻的代表。归根结底,一番波涛之后就会发现,质量仍然是衡量电影的绝对标准,至于情怀,有的自然会在,而没有的,就是夸到天上也会感到生搬硬造的尴尬。蓝胖子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中国广大的80,90后群体,要论情怀又有几个能真正的与其相提并论,但在宣传中你完全看不到“情怀”那两个字,这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直在我们心中又何必写出来呢?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谁要是能得到一整套足足45本哆啦A梦的单行本漫画简直会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很幸运的是笔者就是其中一员,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些美好的记忆,当然还有一整套的超长篇漫画。而这回的故事则改编自第9部超长篇同名漫画。

 

老版的《大雄的日本诞生》曾在19893月登上过大银幕,故事本身更是被诸多粉丝封为“最优秀的哆啦A梦长篇故事”,电影20亿的超高票房更是巩固了这一王者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年的日本有足足420万的观众走进了影院,这次翻新更是保持了该系列剧场版的一贯高水准拿下了不俗的成绩。如此庞大的数量(当然对于日本)不可能都是小孩子以及被捆绑入场的大人,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这些“大孩子”们老老实实的坐在影院里去投入这宝贵的一个半小时呢?

 

关键在于“用心”二字

 

这次的新剧场版在故事大框架上保持了原著以及上一版剧场版的原汁原味,上世纪80年代的奇思幻想中你可以看到诸多时至今日仍处于流行文化中主流地位的元素,新版的不少改动将其进一步的放大。当然其中不乏调侃的因素,但哆啦A梦与巨尊比手持长矛进行对决的场面简直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父子对决的经典重现,不论是燃爆却不失大气庄重的配乐还是透着一股浓浓复古科幻风的基地,甚至连长矛的电光配色都是一蓝一红啊!巨尊比奴役原始人建造的地下宫殿直接拿到《指环王》去用吧,三只奇幻动物是在给年底的《哈利·波特》衍生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做先导宣传吗?

 

虽然在结构上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可以看出新版针对于当年的一些批评性建议进行了采纳。比如时空警察在剧情中的作用,在原著中迷失在大雪中奄奄一息的大雄是被时空警察救下,并且在面临绝望时也是时空警队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而新版的则是让大雄的三只宠物救下了大雄,在叙事上肯定了大雄等人的努力,而在情感上也看出来进一步的突出。大雄在雪地中看到了爸妈以及自己的幻觉,无不是对大雄进行冷嘲热讽,也许天真的孩子感受不到这种突如其来的黑暗风,但之后大雄靠着自己的勇气与决心在实际行动上驳斥了这些自我否定的幻觉,在进一步突出大雄与三只宠物之间的感情之外也是大雄在内心上的又一次成长。很好的联系了之前因逃避而离家出走与之后营救光明族人的勇敢行为,构成了更为完整的人物成长的故事链,层层递进流畅了不少。

 

当然原著故事本身的优秀也是电影可看性高的主要原因。哆啦A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不仅突出而且塑造的非常有特点。尤其是当故事的主场从稀松平常的现代城市转移到了7万年前的广袤旷野时便更加有趣了。神经大条四肢发达的胖虎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建设大臣”,虽然平日里没少欺负大雄,但真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却是第一个不顾安危要冲去救大雄的人。大雄虽然绝大时间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与三只宠物以及咕咕儿之间的友谊却成为了全片最令人感动的感情点,平日胆小怕事的大雄也会为了朋友勇往直前。这些小小的细节让原本离奇的故事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儿。抛开那些该死的大道理,不经意的去感受纯真的友谊,温厚的善良,无畏的勇气以及坚实的团结对于小朋友们才是最好的故事。动画本身就是超越现实的艺术形式,在这些优秀的品质之外,鼓励每一个人勇敢的追求自由与梦想才是《哆啦A梦》的最高价值之一。

 

除此之外,影片冲突围绕的主旨是“被篡改的历史无法取代真实的历史”我无法揣测藤子·F·不二雄老师当时在创作的时候的想法,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前紧张的中日关系上。藤子老师不止一次的在《哆啦A梦》中以调侃的方式表现过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末期对日本人民造成的伤害,而且故事又巧妙地用远古的历史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关系做出了表达,当然在这一点上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就我个人而言是可以看出故事中藤子老师对于和平的期许的。这也让这部天真的动画有了更高一层的含义。

 

这部剧场版也延续了翻新作一贯鲜艳亮丽的画面以及清新的画风,而对于影迷来说去年上映的3D版哆啦A梦固然是一种新鲜的尝试,但2D精美简约的感觉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在画质上新版相较于老版简直是质的飞跃。

 

《哆啦A梦》的这部剧场版无疑给中国动画制作人又上了一课,其实这些问题真的算是老生常谈了,年初的《疯狂动物城》就已经用丰富的解读性与丰富的细节设计为影片赢得了满堂彩,虽然从《哆啦A梦》中你很难会想到对于当今世界政治的解读等这些内容,但它同样表现了对于动画的尊重与对观众的理解。简而言之便是奇思妙想并不狗血,天真无邪并不傻逼

 

话糙理不糙,且不说《汽车人总动员》这样侮辱民族的难以被称之为电影的Flash长片,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国内是如何对待那些经典的动画想必便一目了然了。从新版《黑猫警长》的尴尬致死到近期《新葫芦兄弟》的不忍直视。我只想问你们一件事

                      

良心何在???

 

阔别30年回归的新葫芦兄弟在画风上完全变成了同人向,你说是喜羊羊出了番外篇我都相信,但我就是不信他们会是当年那部带着浓浓中国风的经典动画。我是不知道在简介上是有人抱着多么厚颜无耻的心态写上了“中国故事”这四个大字,且不说从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内涵,连一个最最基本的冒险故事都不会讲的粗制滥造的动画不知何来勇气存在下去,然而利益熏心的市场为当前乱象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土壤。讲真,就是《大鱼海棠》的剧本被贬得一文不值,就是导演再会牛逼,我也从各方面的用心看到了其带动国产动画发展的抱负。然而这样的作品依然是凤毛麟角,如果那些大行其道的垃圾称自己为“中国故事”我宁愿没有中国故事。

 

同样是翻新作品,《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既做到了传承又做到了创新,我们这些看着蓝胖子长大的人表示心满意足。

 

PS

1.不带这么玩儿的吧?!虽然字幕不错,但彩蛋也不能忘了啊!

2.时空警察从原著里的男的变成了一水儿的女的

3.大反派巨尊比的配音是给自来也配音的那位啊!哈哈哈太出戏了!!老觉得面具后面是自来也!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

 

《绝地逃亡》:成龙老矣,尚能饭也

$
0
0

如果说有一种食言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悦的,那成龙大哥(我这年纪必然不应该叫大哥,但是除了习惯,主要还是亲切啊,再就是给人一种他不会变老的错觉)说《十二生肖》之后将开始转型,不再饰演此前经典款的动作型主角的这句必然是首当其冲了。

 

在笔者心中成龙大哥是中国动作演员中少有现存的可以与施瓦辛格,史泰龙等人相提并论的巨星,各自的功夫与演技等等元素先抛到一边,这种对于电影的执念是对电影产业本身最宝贵的财富尽管据成龙大哥自己所说这部电影的故事从80年代就开始构思,但其中一些对话结合着现在各方面都力不从心却依然在大银幕上为观众奉献着欢乐的成龙大哥不免让人心酸,不经意间的一句“你该考虑退休了”或是“你应该拥有自己的人生”无不透露着一种自嘲,对岁月的无奈中透露着一股倔强。(《敢死队》系列里也玩儿过这个梗,这可不是谁都能轻易用的)

 

在对影片的评价上大体分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然而不管是为了成龙大哥自始至终拼命三郎亲自上阵赛特技的精神还是为了从小到大银幕上多年陪伴中积攒的情怀,可以达到共识的是,成龙大哥确实老了但这怎能成为批评的理由?还记得6年前64岁的史泰龙在《敢死队》中拖着已经快跑不动的身体不用替身徒手扒飞机的场景吗,我不记得会有多少冷嘲热讽的声音,因为我们都知道在那种速度下飞速溅起的水花打在身上就如同穿梭于枪林弹雨一般。

 

而今年同样年过花甲的成龙大哥未尝不是如此,虽然已不见一秒好几拳的干净利索,那些踢裆和在打斗中与对手突然暂停甩手喊疼的梗也早已在几十年中上升到了“宗师模板”,但你不得不承认那些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让人捏一把汗的动作戏是无可替代的,一把年纪却依然摸爬滚打为了的就是“龙式动作戏”的精髓不变,一层层打碎俄罗斯套娃设计的喜剧效果令人印象深刻,若是一味在银幕上追求所谓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亨利·卡维尔可以用光速满足你。

 

当剧本中的情节对于影片主题毫无帮助的时候叫做冗余,当然影片主题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想法,当一些情节违背了主题时观众有权利去认为这是导演装逼不足败事有余。对比一下,《绝地逃亡》中犹如旅游风景以及当地民俗展示宣传片的若干片段想必是最受到这样争议的部分。蒙古的摔跤与夜晚庆典,桂林夜空中如繁星一般的孔明灯,泼泥节和唱歌才让过的当地习俗竟然戏剧性的被融入主人公与反派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成龙大哥此番做法不仅仅是放眼于国内,尽管一些习俗国人也是闻所未闻,但正如成龙大哥所说,当年《功夫梦》的大卖,让不少外国人很高兴的了解到中国还有这么美的地方,既然如此何不拍出更多美景呢?

 

正如其所言,到了这样的年纪对于电影会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出于每个人对于电影功能理解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侧重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可以是现实而深刻的,可以是文艺而内涵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与国家形象的载体呢?中国在大银幕中的形象不应该只有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灯火通明,香港澳门这样的钢铁森林,但放眼当前的商业片中又有几部脱离了这些禁锢呢?反倒是国外一些电影越来越注意到中国这方面独有的财富与可挖掘的潜力,当然不能忽略票房因素,但自己来总比出现“武隆翻过一座山直接变成了香港”这样的窘况要好得多。

 

然而即便如此,影片在剧本上的不足依然不能忽略。纵观全片你绝对不会怀疑成龙大哥说的这个故事从80年代就开始构思这件事,因为整个套路依然徘徊在80年代的经典格局里,虽然这趟“亡命之旅”在地理上包括了从俄罗斯到蒙古再到中国的超长跨度,但格局没有变的更大更紧凑反而是有些力不从心松松垮垮。这自然和本片导演雷尼·哈林脱不了干系。和饰演康纳·沃茨的人选变成了过气明星约翰尼·诺克斯维尔一样,雷尼·哈林也是个十足的过气者,尽管曾经凭借着《虎胆龙威》《绝岭雄风》等大牌动作片成为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好莱坞最成功的芬兰籍导演,但在1995年《割喉岛》的超级滑铁卢之后便可以说是一蹶不振(影史最大票房失败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可有的受),更直白一点的说,他上一部导演作品竟然是那部山寨气息爆棚的《大力神》

 

成龙大哥从影以来首次在片中用了自己的真名“陈港生”,其中不忘初心的愿望足以见得,6人的编剧团队除了成龙大哥以外没有人有写过过动作喜剧电影的经验,几乎都是无名之辈,所以在故事上成龙大哥可以说是以80年代的套路主导了创作但已然沦落到要去搞《古剑奇谭》电影版的雷尼·哈林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力不足或是说水土不服。成龙大哥电影中喜剧元素的运用个人特色极强,不同于美式动作电影中的插科打诨或是瞬间冷笑话风格。而正是这种把控不当,让这场《绝命逃亡》丝毫没有“绝命”的气氛,反倒是走到一处有接待,危急时刻有救援,漂泊虽苦但水到渠成没有半点紧迫之意,反倒是各种明显为了迎合当代观众但已经略显过时的刻意笑点(网络时代热点瞬息万变也是没辙)破坏了气氛,何止一个尴尬了得。

(以下段落涉及严重剧透)

           

最失误的地方是剧情中两处爆点都如蜻蜓点水一般,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情感着力。一是康纳·沃茨与陈港生矛盾激化一拍两散,二是白志勇“复活”大反转。康纳与陈港生在此前一路的旅程中基本是以段子的形式组合而成,附加以生硬的情感推进,所以到了爆发点没有更好的铺垫。而陈港生在于白志勇简短的对话中我丝毫看不到包含着既震惊又愤怒但又略有一丝欣慰那种五味杂陈的情感糅合,因为此前开篇以及手表等多处戏份都是在为这一段蓄力,竟然还不如“演技感人”的范冰冰表现的好?!且不说曾志伟的女儿让范冰冰饰演有多出戏,最该爆演技的瞬间就应当是看到地上当年托付给陈港生的那块手表的时候,不幸与成龙大哥双双哑火。不过相比较于赵文瑄饰演的反派,他们的演技依旧超神。


还有片头以动画的形式直接透露了片中几个精彩的点这也算是剧透啊,尤其是三人来抓范冰冰的时候集体触电的场景竟然直接出现了,不然至少还能有点儿悬念啊。

 

任何一部电影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周星驰转为幕后发力,被批老套,然心存观众,成龙大哥则发力于银幕,被批力不从心,然两者皆立于精髓,忠于传承,岁月无情但初心不变,《绝地逃亡》归来之际“拳”与“笑”无一字为妄言,尚能饭否且置一旁,足见其诚心实意,虽评价不可出自一家之言,自待观众评说,但于我本人,成龙的下一部作品,我依然会毫不犹豫的走进影院。(至于某主编打出的一分,不用在意,这是出门忘了吃药了)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也可以搜索funnygrape)

《红色警戒999》:星光熠熠之下火候仍欠佳

$
0
0

《红色警戒999无论是影片中文译名中凭空捏造纯为了蹭知名度的“红色警戒”四个大字还是这种虽然影片没什么热度海外早已扑街但是又群星荟萃的阵容,不无透着中影集团选择批片的一贯趣味,影片质量才不是选择的第一要素,在没什么宣传的情况下大部分普通观众也不会上外网去查看口碑。有心的影迷估计也早就在年初226日美国上映后下载了1080P资源。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将有限的观众骗进影院。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阴云密布的亚特兰大,和匪徒勾结的黑警察,肆意妄为的当地帮派以及与FBI勾结势力强大的犯罪集团,乌烟瘴气的脱衣舞酒吧,泛滥的毒品与枪支,残酷的鲜血与搏杀,导演似乎在用这一切的画面塑造另一座“波士顿近郊的查尔斯城”。而更为巧合的是影片以一伙亡命匪徒武力抢劫市中心的一家银行开场,干脆利落的抢劫过程,凌厉的剪辑与略微粗糙的画面质感很难不让人下意识地联想到6年前那部由本·阿弗莱克自导自演的那部《城中大盗》。

 

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摄影师无不在极力的营造一种真实感,努力向着一部严肃而黑色的警匪电影靠拢。恰到好处的手持摄影提供了这种质感,同样做出贡献的还有部分精彩的动作设计。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不知道国内上映版会不会被阉割,就是突如其来且毫不避讳的暴力场面。干脆利落的爆头,案发现场被摆在车上的三颗人头,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小腿,你可以在它身上看到不少前辈的影子,不管好的坏的,《盗火线》,《局内人》还是那部同样不乏亮点但是整体评价却一塌糊涂的批片《破坏者》。总而言之距离上部作品已经过去三年的约翰·希尔寇特希望在犯罪电影上更进一步。2005年,《关键协议》,故事发生在1880年;2012年,《无法无天》,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2016年,《红色警戒999》,故事发生在当今,有趣的递进对吗?

故事主要讲述了包括现役黑警察,被警队除名的瘾君子以及亡命匪徒组成的团伙为了金盆洗手而为黑手党从市中心银行中抢出一个保险箱,然而黑手党首领拒绝付款,还以团伙老大妻子与孩子的性命威胁团队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冲进国土安全部安保局押处偷出一份可以释放俄国黑手党老大的文件。而影片标题“999”是美国警方的内部代号,代表着警员受伤,全市的警察会鱼贯而出涌向现场,从而为实施计划争取时间。

 

然而失控与混乱才是一切周密安排与被迫做出的选择之后必然的走向,团队之间的撕裂与崩溃被放大,肝胆相照与同生共死似乎都发生在影片的起点之前,当海报中布满红色戏剧性的一幕出现时裂缝就已经产生,然而一步步的身不由己却没有在最后形成应有的宿命感,直到结尾一切归零依然是一片混乱。这是编剧马特·库克的处女作,虽然整体水准已然达标,但不少细节依然经不起推敲,之前尝试多线叙事却逐渐在失控中走向冗长与沉闷,在结尾故事收网的时候会感觉之前的一些铺垫甚至没有必要。

 

过于零散的故事线再加上收尾的不利,很难让人找到如同《城中大盗》般直击人心的情感点,最直接的感受是所有人物的死亡尽管有着明确的导向以及十足的意外感,但却失去了应有的庄重,或是一种仪式感。情感点没有刻画到位让米切尔在爱莲娜以及孩子有危险的时候面临的矛盾不够激烈,也就是影片没怎么花时间去真正刻画这位团伙老大与黑帮女老大的妹妹之间的情感。伊琳娜虽然是推动事件发展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作为爱莲娜姐姐这个身份似乎除了把“靠脸吃饭的傻妹妹”这样的词句挂在嘴边彰显自己对米切尔的影响力之外别无它用。而在关于究竟应不应该牺牲被调来的无辜警察克里斯则触及到了更深一层的人性拷问。盖贝因为哥哥的死在面对这种残忍的抉择时变的优柔寡断,最终成为了一切走向终结的源头。而在一开始枪战时流露片刻善念的鲁塞尔则因为米切尔的抗拒而早早丢掉了性命。然而一切到了最后都没有了意义。

 

相比较中规中矩略显不足的剧本,本片的阵容可谓相当强大。卡西·阿弗莱克,切瓦特·埃加福特,安东尼·迈凯,亚伦·保尔,诺曼·瑞杜斯,伍迪·哈里森,凯特·温斯莱特,盖尔·加朵等人简直群星璀璨,甚至碾压了今年早些时候的《超脑48小时》。原本计划出演的还有“无耻混蛋”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奎迪”迈克尔·B·乔丹,“星际迷航”克里斯·派恩,“女王”凯特·布兰切特以及老牌男星杰夫·布里吉斯。如此星光熠熠的名单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他们。不过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些每个都能独挑大梁的演员同台竞技非但没有出现出戏的迷之尴尬,反倒是非常有代入感,没有一个人的演技掉线。算是为略显不足的人物刻画挽回了些颜面

 

尤其是凯特·温斯莱特的反差演出,一改各类颓废中年妇女的形象,继《分歧者》之后在反派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饰演了一位心狠手辣的黑帮夫人。然而当下因出演神奇女侠以及速激系列而爆红的新晋女神盖尔·加朵则充当了酱油角色,造型难看不说几乎没有存在感,冲着她去的可以洗洗睡了。安东尼·迈凯虽然因为猎鹰而名声大振,不过这次的表演丝毫没有受到禁锢,而且他也不是第一次饰演这种黑警察的角色,算是把握的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红色警戒999》倒不是差到不值得一看的地步,但究竟要不要顶着中暑的风险大汗淋漓的跑到影院去,我该说的都说了,选择在你自己手中。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也可以直接搜索公众号funnygrape哦~!

一封写给我曾批评过的烂片们的道歉信

$
0
0

我的有些朋友,尤其是自我标准较高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文艺青年经常会对我花钱进影院明知道是烂片还得看的“自残”行为表示诧异,我的回答无非两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小影评者,抛开高深的文艺理论,最接地气的职责之一就是“尝百草”,万不可顾及自己安危喜好只是大体上模模糊糊的随波逐流,不仅要尝毒,还得有理有据细致的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别人了解,俗话说,就是吃屎要在人民前面。第二,不知道烂片因何而烂又怎么会知道好片因何而好。但我负责任的告诉你《封神传奇》真的没有这样的功能,它只会让你在漫长的近两小时中回忆你曾看过所有烂片的好。

           

在这两小时中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20年的人生,动摇了我十多年对电影的评价标准。我从未见过有这么一部堪称中国畸形电影市场的结晶产物的电影,从演员到制作到故事各种疑难杂症的集大成者。我突然觉得之前最烂也就是十分满分给四分的仁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不然没有负分的打分机制不是无形中让我得罪了一大票影片吗?而《爵迹》也该有危机感了,在争夺2016年华语年度烂片之王的擂台上《封神》将会是它最强大的对手。

与此同时《封神》的存在也让我对那些被我称之为“烂片”的电影心生愧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是你们突然变得多好,只是同行的衬托太无私太伟大,故写下这封道歉信以表达对《封神》的敬意。

        

我曾说过国师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浮华的人海战术淹没了对于《雷雨》应有的更深层的诠释,但现在我只想说“对不起在《封神传奇》面前黄金甲只能算是一次有理想有抱负却最终失败的尝试,它的美术风格大气磅礴充分挖掘了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封神传奇》以一种极其诡异的姿态完成了国产电影在美术风格上的突破,将国产电影对于“黄金”的崇拜给予了视觉表现上的最大化,这不是一个“浮华”可以概括的了的。如果你说《神战》中如钢铁侠一般的神明战甲只是时代错位,那么《封神》就是360度全方位的迷失。纣王的头饰就如同紧紧包裹的异形金箔,而妲己头上的配饰则是被镀了金的鸡骨头架,蓝蝶的头上镶了两颗巨大的史前桑葚,杨戬从武器到鳞甲直接放到古埃及神话里绝对没有违和感,问题是不仅从一身笨重的铜钱串换上了土豪金的战甲,就连眼睛周围也要拿金粉扑一圈?!同理拿了大宝剑的武王姬发的脸上也被硬生生的镶上了好几块儿不规则的金子。

          

最神奇的是片方似乎觉得这些还不够,在海报上也动了手脚。就是那张印有“逆天神作”四个大字的主海报。你会发现原本一身漆黑的申公豹竟然也是金光闪闪。太乙真人的银色头饰也变成了999千足金。就连姜子牙的白胡须都好像闪着金光。幸好后来在大街上用的是另外一款海报,不然公交站活活变成避雷针,夏天雷雨多,闹出人命就不好了。

          

纵观《封神传奇》中的整个世界你看不到一点点中国的特色,退一万步哪怕多少来点儿东方的“异域色彩”也好啊。可是不论是最后的“生化危机”走错片场的肉山大魔王还是一言不和就变成天空之城的巨大西岐,在所剩无几的审美上可以说是全盘西化尤其是片头与《指环王》神似的城池,就好像在西方魔幻电影的长河中肆意的对精彩场景进行劣质的模仿再东拼西凑起来杰作。在影视制作上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是没错,但是最基本的审美风格不能丢啊,更何况你的故事据传说是取自封神演义啊?!相比较而言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的《长城》仅凭预告片中几秒如水墨画般的中国风色彩就已经秒杀了《封神》。

         

我曾给我批评《神战:权力之眼》的文章起了《用金光闪闪让你连人和神都傻傻分不清》这样的题目,但现在我只想说“对不起在《封神传奇》面前神战原本凌乱的故事显得极为成熟,人物塑造之丰满亘古罕见,男女主角之间伟大的爱情刻骨铭心。

         

都知道《封神传奇》是向华强为了捧自己家儿子向佐出品的“父爱大戏”,虽然人物众多但你休想挡了雷震子的路。其实这片子的别名就是《封神传奇之雷震子》,为了避免辣眼睛的造型和各路争议,向佐饰演的雷震子成为了片中衣服最少的角色。尽管开篇就是光明与黑暗之战的大命题,但你会发现《封神》的格局之小是再大的场面也遮掩不住的。简直就是低配版的《神战》,于是打着大帽子的影片变成了“雷震子大冒险”式的单线叙事。都是找东西,女主都便当了,在沙漠里被大蜈蚣袭击也是惊人的相似,虽然另一部电影里是两条大长虫。八竿子打不着的场景之间连基本的过度都没有,完全是一个个场景拼接而成,特效再真实也不是一个世界,而是初中生编写的儿童话剧。雷震子与蓝蝶的感情已经不能用莫名其妙来形容了,全程高能一见钟情就相当于内心毫无波动。

         

我曾说“《魔兽》的汪洋大海淹死了原本很会游泳的邓肯·琼斯,《007:幽灵党》没能装下门德斯膨胀的野心”几位导演没能把控住这些有着海量信息以及丰富底蕴的原著题材,不论是因为片方为了截时还什么原因,铺排没耐心不到位,但我现在只想说“对不起在《封神传奇》面前他们对于原著从剖析到传承再到发展简直天地良心。

        

任何了解并且喜爱《封神演义》以及诸如《封神榜》等相关影视剧的人估计看完《封神传奇》会被气的找不到北。许仲琳要是活着也得被气死一回,最起码也要搞出个“《封神》侵权案宣判:确认侵犯许仲琳署名权”这样的大新闻。除了人名和阵营之外这部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电影与原著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2016年的《九层妖塔》非《封神》莫属。

        

我曾说过迈克尔·贝将《变形金刚4》里充满了毫无节制的狂轰滥炸,甚至在其监制的《忍者神龟》系列里也是如此,无止境的动作戏冲毁了所有有意义的构架,《独立日2》则是没把大场面用对地方,气氛营造出现大失误。但现在我只想说“对不起在《封神传奇》面前对于特效的掌控它们被衬托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封神传奇》中把动作戏和大场面剔除之后我惊奇的发现故事呢?!故事去哪儿了!?丧心病狂啊,没有了故事我要这大段大段的动作戏有什么用?影片开篇就是炸烂你三观的高科技战争场面,各种航天母舰一通狂轰滥炸,之后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骑着大黑豹子的申公豹,白骨精灵魂附体的姜子牙,虽然是主角但怎么都不像的雷震子和吃了一罐子春药性欲大发的美杜莎妲己打了足足半个小时!干点儿什么不好啊朋友!

 

在不尊重原著上《封神传奇》陷入了一个经典悖论里,只不过陷得比前辈们深多了。如果是架空的原创故事,那就理应花时间去介绍人物,而不是像《封神》这种给你个名字你就应该知道来龙去脉的傲慢态度。最后就是哪边的观众都觉得恶心。

 

我曾说过《致青春》开启了一个演员不需要演技只要有颜值的青春片潮流,但我现在只想说“对不起在《封神传奇》面前,吴亦凡等人的演技请直接进军奥斯卡。

          

不得不说不愧是向华强的做派,剧本恶不恶心我就不信这群演员看不出来,但真是没辙啊(你懂的)教主baby两人也就算了,本来与演技就没多大关系。范冰冰的表演我已经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了想装出一副心狠手辣超级阴险的样子但就是找不到点儿,活生生被憋出了神经病。那个被片方捧得快超了神的小哪吒,你不觉得后脊梁发凉吗?李连杰真的就是像他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反正也没人管,姜子牙变成了一个儿化音满篇的老顽童,再加上逆生咒的关系,没有丝毫稳重可言。只是可怜了梁家辉,落得个晚节不保。不过演员们的努力我们也看在眼里,这么尴尬的台词不笑场还能一本正经的说出来,精彩。

 

唯独说得过去的就是影片的配乐,可惜了了。

 

不过,片子虽然不出意料的恶心了众生,暑期档也依旧没有热到什么程度,但在雇水军上《封神传奇》可一点儿都不省劲儿。

 

最后一个对不起,我的良心,真不能变现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

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吃葡萄不吐葡萄槽

(funnygrape)

啦啦啦~!

《X射线》:哥斯拉名声再大也要叫这些蚂蚁一声前辈

$
0
0

         

1954年对于怪兽电影是极其有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底诞生了世界最有名的怪兽之一——哥斯拉。当然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头横扫银幕带来视觉冲击的巨兽,毕竟第一只巨兽在电影产生后三十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它的特殊意义在于代表了人类对于核武器以及“小男孩儿”与“大胖子”这对兄弟给人类开启的新时代的恐惧,哥斯拉从诞生开始每一个元素似乎都映射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不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赫赫有名的哥斯拉并不是“核怪兽”的开创者,而是早它半年诞生的“它们”。

          

尽管这部电影由于没有续集再加上年代久远,大部分的现代观众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在著名外媒网站IGN2014年评选出的影史最好的25部怪兽片中《X射线》位列22在烂番茄的媒体喜爱度达到了100%~Box Office的数据中指出这部以2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当年票房榜第51位的影片是1954年华纳出品电影票房中的第三名,也有数据指出《X射线》其实位列第一。

         

相比较笼罩在二战后遗症的一片阴云下的日本,美国人虽然靠着核武器大获全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这种使人类有能力在实际行动上“多快好省”的毁灭世界的武器没有恐惧,反而有不少人在见识了它的威力之后认为它无异于打开地狱大门的钥匙。可无论如何,这个注定被“核”打上烙印的时代并没有丝毫停下脚步的意思。正是这样的环境催生了《X射线》的诞生。

         

(原谅我鬼畜一下...)

X射线》其实算是个蛮莫名其妙的翻译,电影的英文原名叫做“Them!”,也就是直译的“它们!”。这个词来自于片中受到惊吓而精神恍惚的小女孩儿,她惊恐的大喊着“它们!它们!”,没有直接形容出这些变异的怪物究竟是什么,正如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生物在影片开始近半个小时后才出现的效果,为影片平添了一丝神秘感。

         

“它们”指的是最小体长也将近3米的巨大变异蚂蚁,出现在新墨西哥的沙漠地区。片中指出该地区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点,由于残存的辐射导致这些蚂蚁发生变异,变成了这种庞然大物。这些巨型蚂蚁不但作为第一批核怪兽给后辈们开创了一个套路,更重要的是其本身是电影史上第一只以昆虫为原型的怪兽,也就是说不论是《星河战队》中肆虐宇宙的虫族还是《黑衣人》中给不少人留下心理阴影的人皮大蟑螂,到了它们面前,都得叫声祖师爷。

         

故事开启于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警官Ben·PetersonJames·Whitmore饰演)与Ed·BlackburnChris·Drake饰演)发现了一名漫步于沙漠中精神恍惚的小女孩儿,很明显是受到了什么惊吓。而顺着她的足迹,警官们发现了一辆被严重破坏的房车,而在周围发现了一个无法被辨认的脚印。就在这时片中第一次出现了尖锐的噪音,昏迷的小女孩儿听到后短暂的清醒过来,而警官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就在不久之后一家名为“Gramps”的商店遭到了袭击,当警察赶到后已是一片狼藉,而店主Johnson已经死了。Ben先离开去作报告,让Ed暂时留在这里。就在Ed独自一人感到蹊跷的时候尖锐的声音再次出现,Ed警觉的掏出了枪走入了狂风大作的门外,一刻寂静之后,是画外的枪声与惨叫。(典型的想象手法,到了《大白鲨》被发展到了极致,温子仁又巧妙地萃取了手法用到了恐怖片中)

        

开篇这一整个段落的悬念营造的非常到位,无论是节奏把控还是经典的怪兽电影逐层推进的套路拿到今天与众后辈相比都毫不逊色,你会看到不少电影熟悉的影子。两处被破坏的地方都强调了钱并没有被偷,似乎只有糖才是袭击者的目标,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被撕碎的墙壁,如果仅仅为了糖又何必如此大费周折。而进一步的暗示是在商店老板的尸体中找到了足以杀死二十个成年人的蚁酸。之后FBI的探员也是一头雾水。(参考段落---《黑衣人》:K在埃德加家外外星飞行器坠落坑中对土壤进行分析显示出了糖分,不过披着人皮的大蟑螂已经先行出场过了)

        

之后FBI派来了特别探员Robert ·GrahamJames·Arness饰演),蚁学专家Harold·Medford博士(Edmund·Gwenn饰演)以及同样对蚂蚁颇有研究的Harold之女Pat·Medford前来调查,试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变异理论。而就在发现脚印不远的地方,巨型蚂蚁终于现身果断在Pat的尖叫中被充满恐惧与爱意的子弹结束了生命(这个用词请看片自己体会)随后几位找到了沙漠中的大型蚁穴,并在军队的帮助下消灭了蚁穴,然而洞中的卵壳却显示蚁后已经逃离,这场噩梦才刚刚开始。

        

之后在搜寻的过程中不断传来遇害者的消息,蚁后的飞行范围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一旦蚁后开始繁殖,那超越中国人印度人成指数速度繁衍的巨型蚂蚁将一举取代人类,完成圣经于对人类的语言。而美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了这个威胁到人类存亡的问题。最终新的蚁穴被确定在了洛杉矶的排洪道中,政府对这座城市实施了宵禁,大批军队前来围剿。被困在蚁穴中的两个孩子被成功救出,而Peterson却因被蚂蚁袭击伤势过重而去世。(没错,男主角最后就这么没了,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蚂蚁才是从始至终的主角)在人类强大的火力压制下,这次危机总算是解除了。

        

不过Harold博士最后的总结语在展示出影片的中心思想后也算是设置了一个不算彩蛋的悬念。“When Man entered the Atomic Age , he opened the door to a new world.What we may eventually find in that new world, nobody can predict.”。当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打开的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没人能够预测我们最终会在里面找到什么。同时也抛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这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产物,那么之后的呢?这句话简直是为哥斯拉等做出的最无私的铺垫好吗!而片名中的《它们》也许不仅仅特指这些蚂蚁,更是在想象中核对于人类可能会造成的危害性后果的总和。我想在那个时代的那一代人,尤其是美国与日本对于这把双刃剑的理解比现在会深刻得多。(当然,在3·11大地震之后日本的这根神经再次绷紧了)

                   

于影片自身而言,特效水平在那个时代也是相当了得,获得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提名不过讲真当年碰上了理查德·弗莱彻执导的《海底两万里》输的一点儿也不亏。作为科幻色彩浓重的怪兽电影,不同于狼人等一派大卖的超自然怪物类电影,X射线》有意识的在剧情精彩的同时尽力地去在科学理论上找到根据并形成影片自洽的理论。这种尝试在同年3月份的《黑湖妖谭》也可以看到,科幻元素正在逐步完成对怪兽电影新分支的拓展与支配。至于在气氛营造上也对于后辈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和《大白鲨》一样,影片对于怪物本身的克制也来自于道具质量不尽如人意等客观因素,但在结果上却惊喜的达到了充分调动观众自身想象力以达到最佳恐惧效果的程度。(手法实例详见《大白鲨》那篇)

   

最后总是要吐槽一下极富时代特色的海报的,第一要素是被怪物挟持并尖叫着的金发美女,第二要素就是正好和影片中的收敛低调正相反的超级浮夸的怪兽形象,这些蚂蚁并没有大到可以摧毁大楼啊!为了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也是操碎了心总而言之,不论是从观赏性还是开拓性而言,《X射线》是上世纪50年代最棒的科幻怪兽电影当之无愧。

---------------------------------------------------------------

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

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吃葡萄不吐葡萄槽

(funnygrape)

哦~!

Viewing all 1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